2021-4-10 | 农业
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菏泽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三大任务,积极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增一稳工程”,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生态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1.1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49.5:50.5。饲草作物突破1.33万hm2,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菏泽市有林地发展到19万hm2,农田林网72.1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3.2%,居全省第一位;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羊存栏800万只,猪存栏267.5万头,禽存栏3 244万只;“上粮下渔”、植藕面积分别达到2万hm2和2.13万hm2。
1.2 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菏泽市优质小麦达到32.67万hm2,占小麦面积的88%;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3 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菏泽市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4个、生产基地发展到6万hm2以上。
1.4 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菏泽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菏泽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以上。
1.5 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菏泽市复种指数达到186%,基地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作物反季节、保护地栽培面积超过30万hm2。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6 农业品牌数量明显增多
有4个县区、10个单位的14种蔬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五大农贸市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生产优势的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已有33家单位的49种产品在我省获准使用无公害标志,巨野县棉花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定陶县杜堂乡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区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2 发展生态农业劣势分析
菏泽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高,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需求增加,使农业资源的承载力日趋接近极限,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1 农业资源日益紧张,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从耕地资源来看,农业用地日益受到工业、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的挑战,耕地减少趋势令人担忧。在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也日趋明显。从水资源来看,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m3的临界值,不可避免地使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 环境污染威胁严重,生态恶化保障乏力
农业环境污染有增无减,工业“三废”污染向农村蔓延的趋势没有得到全面遏制,特别是技术相对落后、治理难度大的工业日益成为农村最直接、最严重的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单纯提高农产品产量,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层变薄,肥力降低等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2.3 社会环境条件弱化,投资机制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为,目前农业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水平偏低,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善生产、流通条件,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提高科技含量等需要大量增加农业投入极不适应。以工业积累反哺农业的机制远未形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基建投资比重仍然较低。农业投入不足,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受到严重的资金制约。二是农业科研后劲乏力,成果推广率不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和源泉。农业科研“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需求极不适应。
2.4 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菏泽地处中纬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历史上旱、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近4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治理和开发,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有所减轻,但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旱涝灾害潜在威胁依然较大,尤以春旱夏涝最为严重,且在年内交替出现,是我国旱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二是盐、碱、风沙等低产土壤面积较大,治理改造任务仍比较艰巨。
3 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必须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借鉴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置和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快建设质量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