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管理 » 正文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2021-4-10 | 旅游管理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具有国际性地位。它不仅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有重大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重要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资源充足,调蓄能力巨大,湖洲滩地面积辽阔,加之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具备了自己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但近百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逐渐萎缩,已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目前,人们虽然早已经认识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性,但仍然以最先进技术、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着使用价值,使得洞庭湖湿地开发朝着破碎化、陆地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洞庭湖的资源日益枯竭,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2]。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三是区域内城市交通便利。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常德、岳阳、益阳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与战略要冲。湖区水运优势明显,铁路贯穿南北,京广、石长、枝柳三线呈H形围绕在洞庭湖四周,桃花机场联通国内各大城市。此外,区域内各县交通也十分便利,互通性较好,洞庭湖区的立体交通使游客往来方便,可进入性强。四是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洞庭湖湿地比邻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国内客源市场前景良好;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及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将有越来越多的美、日、俄、法、韩、新等国外客商来洞庭湖区观光游览。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常德、益阳、岳阳三市的旅游资源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它所拥有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将成为湖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整个洞庭湖区域经济的发展。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应积极整合名湖、名楼、名人、民俗等优势资源,形成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旅游产品[5]。环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有利于区域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形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此外,还有利于优化湖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增强湖南旅游经济实力。从华中大旅游区的视角来看,洞庭湖湿地旅游区北接长江三峡、神农架风景区,南接长株潭旅游区、南岳衡山风景区和湘中旅游区,西邻大湘西旅游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总之,开发、建设洞庭湖湿地旅游有利于湖南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整合旅游资源,有利于推进洞庭湖环湖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构建洞庭湖环湖生态经济圈的健康发展[6]。

 

三、目前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践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一)行政分割,缺乏统一规划

 

洞庭湖湿地行政区划被分割成东、西、南洞庭湖三块水面,分属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管辖[4],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在对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忽略市场需求、盲目发展、三市重复开发问题,最终造成资源破坏和资金浪费现象。此外,洞庭湖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也没有建立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导致在管理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较多漏洞,很难形成区域发展合力。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加大了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的难度。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各自为政,缺乏区域协作,会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整体优势丧失,市场占有率降低。[5]

 

(二)旅游产品单一,地域文化特色不浓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也很单一,主要以传统的湖区风光观光为主,度假、休闲等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十分匮乏,对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以及个性化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湖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则更加稀少。以中部纯湖区旅游产品为例,受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纯湖区景观非常单调,豪无层次感和立体感,唯一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洞庭湖观鸟也明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