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础教育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为了促进农村中学教育进一步发展,以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必须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思想、课程教材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改革。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农村的教育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农村的教育和城市比较显示不足,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就部分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影响了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为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两免一补”和贫困生救助工作,真正让每个贫困生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危旧校舍,添置图书,体育艺术器材和实验仪器等硬件设备,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
二、优化合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农村基础教育这样一个系统内,作为重要一环的教师队伍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和农村基础教育系统脱节了,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优化、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就成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具体从以下四点着手:
1.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的管理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调节平衡作用,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特别是向农村学校的流动。其次,建立合理的城镇与农村教师交流机制。可借鉴公务员挂职锻炼的办法,从城镇中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学去挂职,从农村教师中选拔骨干教师到城镇学校担任教学任务,从制度上解决农村合格师资紧缺的问题。最后,对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工作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在晋级时可作破格处理,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待遇。
可在住房、工资等方面适当予以扶持和倾斜。
3.加强农村教师新课程的培训
引进新的教师培训观念,开展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要让他们在假期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对于上了年纪的教师,要求他们补修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使他们的教育观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提高当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构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转变
农村中学生是农村中学教育的对象,转变其思想,使他们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其精神不受错误思想的侵蚀。另外,农村中学生大多淳朴、好学、能吃苦。鉴于此应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爱国乐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氛围。我们应该从转变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入手,深化农村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农村学生的教育课程要结合当地实际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材料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为此农村课程改革要做到:
1.调整考试内容及权重。农村中学考试内容需要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加大知识应用、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考查,适当增加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
2.改善课程管理。当前我国农村中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不同的学校,课程改革不妨分类管理,避免一刀切。对于教育教学薄弱的山区地区、学校,需要在人力、财力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扶持。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需与完善的评价体系相配套,这就要求课程评价为学校课程改革松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新闻舆论需要为课程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逐步把学校从“升学率”这唯一标准中“松绑”出来,在加强监督、指导的前提下,政府需要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适当给予学校课程改革“失败”的机会。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农村学校课程提供宽松的环境。
总之,我国的农村中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它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