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态保护论文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源起
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征服、控制自然的信心增强了,并且产生了以人为中心,主宰自然的信心增强了主宰自然万物的观念。人们出于集团或个人局部的、眼前的私利去占用、征服自然,带来了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污染了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生存环境的恶化与自然资源的匮乏使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在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设计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容纳人类主要活动的建筑环境,其建造、利用和管理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的消耗各种资源,因此将可持续发展观念注入到建筑建造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建筑环境中木资源的应用
木材作为一种常用建材,在建筑本身及建筑外环境和内环境中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随着新型建材的诞生和建筑尺度的不断扩大,木材虽然不再像以往那样常常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和材料,但是最为一种能带给人们亲切感和美感的材料依然大面积地使用在建筑立面及细节部分。而欧美一些国家与机构正致力于对木材进行改良,使得木结构能够适用于大尺度的商业及公共建筑,比如加拿大的木业协会正致力于研究如何将重木结构应用于大跨度的娱乐中心、社区礼堂和高校建筑甚至学校的走廊及体育馆中,在高效利用木资源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空间。
三、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正因为木材资源在建筑环境中的普遍使用,因此如何实现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乎到当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如何创造更宜人居住环境的大问题,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适宜技术原则
与生态经济学相适应,生态建筑并不刻意追求大型化和复杂的技术,并对高科技的未来持谨慎态度。它提倡人性化的技术路线,倾向对环保有利的技术和适宜技术。在能源的问题上,它认为走软能源道路才能摆脱能源危机,即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能源。[1]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的思想源泉来自富勒的“少费多用”,其基本特点是对效率和技术的关注。现代建筑在发展进程中这种思想逐渐完善,并开始更多地关注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木材在建筑环境中的技术关注也应该转向适宜技术。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是很注重务实的实用性的技术体系,非常注重建筑结构的真实性表述,与此相应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很少刻意地附加装饰物。从椽、檩、梁、柱到基础的结构力学传承,关系非常清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技术运用的选择性也是形成不同地域风格的重要诱因之一。住宅建筑由于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结构合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适宜技术。其构筑类型最具代表性,它既存在线性的历史发展,又跨越地区的限定。[2]另外,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追求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建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东西。
现代社会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人们对技术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单个技术与多种技术的本身,通过有机综合的技术应用,结合地区差异性,要求建筑师依据本国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的技术结构”,综合利用“低技术、中性技术、高技术”等多种技术,选择适宜技术来进行建筑创作。目前生态建筑依靠得最多的却还是高科技,如太阳能光电池系统,电子计算机,生物科学技术,材料合成技术,信息技术,资源替代技术,建筑构造措施等。但高技术带来的高成本,也给生态建筑在中国的推广带来了困难。也就是说,光依靠高技术发展生态建筑,是有限的。高技术的发展,本身也或多或少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宏观上来讲,是否生态就很难说;而从西方学来的生态设计技术,是否适合我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但包括不同的自然环境也还有人文环境、经济系统),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拍都很难说。我们在发展和应用高科技的同时,也应该挖掘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设计思想,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更好地协调。[3]
因此,对木材在现代建筑环境中技术的研究不能缺少对传统木构建筑的适宜技术研究,传统木构建筑适宜(或低)技术与现代生态建筑高技术一道构成了全面完整的当代生态建筑技术。
2.地域性原则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地区差异又十分巨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是全世界各大国中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造成了对建筑、住区和住宅的不同需求和因此而不同的建筑标准。一方面要在生态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另一方面在评估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作纵向比较,看发展;横向比较要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进行。
建筑环境中木材的生态选择有重要的地域因素。从对土、木、石等传统材料到混凝土、钢等现代材料的剖析中可以发现,某些类型建筑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具有高效的生态合理性,如可以进行改造的传统木构建筑、潮湿气候下的干阑建筑。西南地区的一些建筑师对彝族土掌房地的结构形式进行充分的研究,并用现代技术加以改进,建造出适合地方气候,地方材料的现代生态建筑。同时,木材的“短线循环”生态消费模式是木材生态选择的核心因素,也是木材所表现的地域特征。我们对当地材料、当地建造技术的分析提炼、综合运用,将使我们获得更多关于木材的生态适宜技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