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农业
1品种来源和概况
1.1品种来源:蒙古牛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具体来源尚无确切的文献可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新疆蒙古牛的主产区,品种分布在全州各县(市),中心产区在和静、和硕等县。目前全州约有蒙古牛5900头。
1.2中心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巴州蒙古牛主要产区位于巴州北部的焉耆盆地和天山山脉中段地区东经82°28"~87°52"、北纬41°06"~43°33"之间。海拔在1085~3000m之间;气候条件: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是巴州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3138.6h,年平均气温为8.6℃,极端最高气温为38℃,年积温为4063.8℃,相对湿度52%,平均无霜期178d。草场面积219.6万hm2。
2品种特征
2.1外貌特征
蒙古牛属乳、肉、役兼用型。头型短、不宽、粗糙,但母牛头较清秀。眼大突出,眼明亮有神,眼睑有各种颜色;耳型平伸、壳厚、耳端不尖钝;公母牛大多有角,角的形状均自角基向两侧伸出后弯向上方,然后角尖再向内稍弯曲,两角尖相对或向前,较长而尖细。颈长短适中而较细,颈下沿肉垂较少,耆甲平低肩峰不明显;胸较深前,驱发育较好;腹圆大不下垂,背腰平直,十字部稍高,尻成屋脊形,后躯发育较差。尾长、尾帚小。尾梢颜色都不同。四肢结实而较短,蹄小而结实。乳房碗状而较小,乳静脉不明显。体质结实,整个体躯较小且匀称。蒙古牛毛色较杂,黄色较多,黑色次之,其他色及花色也占一定比例。
2.2体尺和体重
3生产性能
3.1产肉性能
蒙古牛属非专门化品种,具有肉、乳、役多种用途。4岁公牛的产肉性能:屠宰重=335kg;胴体重=163.5kg;屠宰率=48.8%;净肉重=133kg;A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81.3%;B净肉率=净肉重/屠宰重×100%=39.7%;皮厚=0.35cm;A腹部肌肉厚=6cm;B大腿肌肉厚=12cm;脂肪厚度:A背部脂肪厚度=0.7cm;B腰部脂肪厚度=0.7cm;骨肉比=4.84;眼肌面积=40.75cm2。
3.2乳用性能
在牧区,牛奶是牧民的重要食品来源之一,蒙古牛经长期人工挤奶培育,具有一定的产奶能力。在牧区全放牧的条件下一般多在夏秋季产犊后挤奶,实际挤奶天数大多为150d左右,在农区有补饲条件的进行全泌乳期挤奶。泌乳期:305d;产乳量:1200kg;乳的成份:水分94%、乳脂率5%。
3.3役用性能
15cm土壤,8h工作,耕耙面积0.667hm2;经常挽力150kg。4繁殖能力性成熟年龄:公牛:18月龄、母牛:24月龄;初配年龄:公牛24月龄、母牛24月龄;繁殖季节:5~10月;发情周期:21d;妊娠期:283d;犊牛出生重:公牛21kg、母牛18kg;犊牛断奶重:公牛85kg、母牛75kg;哺乳期日增重:公牛0.35kg、母牛0.32kg。
5提纯复壮的措施
由于蒙古牛长期以来作为黄牛改良的母本,在农区和交通方便的牧区已经很少有纯种的蒙古牛品种了。而目前保留下来的蒙古牛大多在边远牧区。因为蒙古牛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繁自育生存状态,出现了毛色混杂,体格变小、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如何保护和提高蒙古牛的生产能力,使其在利用中得以保护,成为该品种保种的关键。
5.1建立保护区:2009年,在新疆和静县建立了蒙古牛保护区,开展了保种的基础工作。第一步是制定保种规划;第二步是根据品种资源调查结果制定品种鉴定标准,开展品种鉴定归属工作;第三步是组建保种核心群;第四步是开展选种选配工作。保护区内没有饲养其它品种的牛,实行闭锁繁育,由专人负责保种群的选配及免疫工作。我们在保护区内按照群体有效含量与近交增量在保种群中每世代的近交增量不超过0.5%~1%原则,保护区内共建立了5个保种群,保种核心群蒙古牛母牛数量达到了600头。
5.2开展提纯复壮的研究:提高蒙古牛生产性能的研究主要方向是采用本品种的选育,以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蒙古牛的种质特征是耐粗饲、耐严寒、抗病力强,但生产性能低。针对这一状况,在做好保种的同时,选择生产水平高的公母个体,开展复壮工作,主要从体型外貌性状和生产性能两个方面确定选育内容。体型外貌性状主要是毛色、外形特征、角型等方面的特征来选择。根据蒙古牛资源状况,选择毛色为黄色、乳白色两种组群;生产性能方面主要是产肉性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