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论文 » 正文

林业生态建构的优劣势与发展

2021-4-10 | 生态建设论文

 

昆明市东川区位于云南高原东北部,昆明市最北端,地处东经102°48′~103°19′,北纬25°47′~26°33′,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连,北连巧家县,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东川区曾以“天南铜都”闻名于世,铜矿采选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清朝乾隆年间盛极一时,年产量高达6000~7000t,被称为“京铜”、“云铜”。建国后,东川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2]。

 

东川区地处长江上游,由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形成了东川地区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差异极大,是极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加之矿产资源过度开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等造成水土流失、地力衰竭、土地贫瘠、生态赤字,环境质量严重下降[3]。东川区的发展不仅面临日益加剧、不可持续的严重危机,而且也严重危及三峡工程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计划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以及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究竟应该坚持何种类型的发展观,如何找到生态与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如何化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是一个需要东川区人民及社会各界思考的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制订并实施一整套有效的战略方案和措施,才能使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需要先对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危机。

 

1建设条件分析

 

1.1林业生态建设的优势

 

(1)区位优势。东川地处“两省四县”的交汇处,为出滇入川的大通道、昆明市的北大门、倘甸产业工业园和轿子山旅游开发的联动区。随着金沙江水能资源的深入开发,位于昭通市巧家县的白鹤滩电站建设即将开工,库区建成之后,东川境内金沙江水位将上升逾100m,届时3000t以下的轮船可直接进入东川,与长江主航道相连,东川将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陆码头,使东川重新获得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此外,东川区地处金沙江沿岸,是“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首批启动县市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泥石流博物馆,大多为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生长困难,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2)气候优势。东川区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低差异大,最低海拔695m,最高海拔4344m,具有从干热河谷到高寒山区梯度分布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根据高、中、低海拔气候带、土地资源情况和现有基础条件,应大力发展各种特色农林产业。

 

(3)社会经济建设基础条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素有“天南铜都”的东川,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居云南省各县(市、区)前列。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便利、充足、完备,经济外向度逐步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秩序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4)劳动力资源优势。在东川区几十年的发展中,培养和积聚了一批技术、管理人才和大量的熟练工人,他们在东川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东川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将大大提升。因此,东川区丰富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将是最有力的保障之一。(5)政策优势。东川区是云南省再就业特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省“扩权强县”试点城市,因其具有特殊的政策优势,因而为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2林业生态建设的劣势

 

(1)宜林土地资源不足。截至2005年底,东川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186570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34543.3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72.11%;建设用地4491.20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41%;未利用地47535.2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48%;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用地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加,加之农用地的严格管理,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相对不足。林业发展用地的主要潜力是未利用地,而未利用地中有大部分荒草地和裸岩地,这些地方立地条件极差,林木难以生长,开发难度较大。

 

(2)水资源匮乏,利用率极低。随着近年来降水量的减少和经济建设用水的不断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日趋短缺。据调查,全区地表水径流年均总量9.32亿m3,地下水资源因开矿、多年连续超采,导致水位急速下降。目前,东川区水资源利用率极低:高山区年径流量6.28亿m3,水资源利用率仅为2.1%;半山区年径流量2.51亿m3,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河谷区年径流量5254万m3,水资源利用率为21.8%。全区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9.3%,境外客水利用率1.9%。因此,水资源短缺和利用率低已成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展高效林业的制约因素。

 

(3)林业生态意识淡薄。通过近几年来村庄绿化、城市面山造林、龙东格公路沿线绿化、南大门建设等一系列全民责任(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人们对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只停留在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自然面貌较浅的层次上,对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其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因而造成部分镇办林业建设滞后,工作不扎实、不系统,进度不快。

 

(4)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林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产业发展随市场供求变化波动较大。优势产业少,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商品化率低,没有形成带动能力较强的林产加工企业。林业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强势林业品牌效应,森林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