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艺术理论
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的发展浪潮,各国的创意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创新、外部性、社会资本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等效应,集聚区内的企业将获得诸多竞争优势,产业集聚是一个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必由之路。艺术产业集聚区作为艺术产业发展的高级产业组织形态,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深圳的大芬油画村、湖南的动漫产业园、北京的小堡村艺术区等。
但是,艺术产业集聚区形成、发展与所处的城市环境密切联系,只有那些具备有利于艺术产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因素的城市,才能诱发艺术产业集聚区,才能促进艺术产业集聚区的演进,这就需要构建创意城市。
一、艺术产业集聚区的效应分析
(一)集聚区的外部效应
作为艺术企业、艺术家和艺术产品的空间集聚区,其涉及的外部性至少可分为需求外部性和外部规模经济。需求外部性是指客户被一家或几家艺术企业吸引到艺术产业集聚区,该客户可能顺便光顾集聚区的其它艺术企业,增加了其它艺术企业接单的机会。在集聚区中,如果艺术企业的产品之间是完全替代关系,相互是竞争对手,这时不会存在需求的外部效应。但是,只要艺术企业的产品之间是互补关系或非完全替代时,需求外部效应就会产生。为此,艺术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方可以通过优化入驻企业组合,以实现艺术企业总利润的最大化。入驻企业组合指知名艺术企业与小型艺术企业之间的数量比例与空间结构关系,知名艺术企业是指能为集聚区创造业务流,为小型艺术企业带来需求外部性的大型艺术企业或拥有著名艺术家的企业。需求外部性通常来自于知名艺术企业,而小型艺术企业从中受益。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集聚区内整个艺术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可能会使产业内单个企业的成本下降。在集聚区,外部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专业协同创新的环境与技术外溢。在集聚区内,信息集聚降低了艺术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创作技巧的学习成本。第二,专业化劳动市场共享因素。
集聚区容易形成艺术创作专业人员的集聚,降低了艺术企业招聘专业人才的搜寻成本。第三,辅助性行业成长。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通用性的业务没有必要采用一体化规制来解决。核心能力理论表明,外围业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在集聚区内,为艺术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辅助性行业发展,有利于艺术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实现运营成本节约。
(二)不信任治理
艺术产业集聚区为不信任治理至少提供了两种机制。第一,信任机制。信任本身是一种交易治理机制。社会学家祖克尔曾论述了信任产生机制。她认为,声誉产生信任,社会相似性产生信任和法制产生信任。利瓦伊认为,无论信任由哪一种生成机制产生,一旦信任遭到破坏,都意味着为建立信任而进行的投资所形成的社会资本将遭遇减损。在集聚区内,艺术企业家之间交往方便且持续,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专业化协作,而是包含私人关系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艺术企业家彼此可以了解对方过去的行为和声誉,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私人交往产生“强关系”,一旦失信,社会资本将遭遇减损。可见,在集聚区内,存在通过“声誉产生信任”和“社会嵌入”式的“关系运作”来建立信任。第二,第三方治理。集聚区的管理方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部权威,管理方可以在法律框架内通过“科层机制”制定交易规则,对缺信、伪劣假冒等机会主义行径进行惩罚,为不信任治理提供了途径。
(三)区域创新系统
可以把艺术产业集聚区看作是一个小型区域创新系统,能促进艺术企业集体学习、创新氛围和创新扩散等。第一,集体学习。在集聚区,如果艺术企业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某一环节出现的新思想可以凭借地理邻近性迅速在分工体系中传播,以寻求创新租金,并且新思想将在交流、互动与共同学习过程中不断涌现;如果关系是替代的,为了能够在与离散的艺术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在管理方的介入下,各艺术企业间可能进行诸如优势互补性的战略合作。第二,创新氛围。在集聚区内,艺术企业之间的频繁互动、联系易形成社会网络系统。从创新角度看,该社会网络对艺术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提供了信息获取渠道。大量研究表明,多数用于支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是通过企业间的个人交流,尤其是社会网络关系获得的。当然,信息的互动与共享是一种社会性的互惠过程,信息在网络中的顺利流动有赖于网络双方之间的信任。在集聚区内,地理上的邻近和非同一般的信任丰富了艺术企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二是提供创新治理机制。艺术企业的社会网络作为第三方机制大大减少了创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动,维系着合作的进行。而且,在集聚区内,共同的区域生活环境和管理方的管理举措使得市场内的艺术企业容易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与合作理念,有利于推动艺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行动。三是提供知识整合平台。首先表现在社会网络形成的社区机制为各艺术企业间的知识交流与整合提供了平等、开放的协作环境。另外,社会网络还为成员创造了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创新环境。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使艺术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较快地在社会网络中被发现、识别,替代性艺术企业为了继续保持或获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被迫加快创新的步伐;互补性艺术企业为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必须进行协调创新。第三,创新扩散。扩散过程实际上是服务新知识的传播与接纳过程。与编码知识相比,隐性知识转移与扩散的难度很大。要获得隐性知识需要基于信任的重复实践活动,并且隐性知识的转移者与受众需具有空间的共时性。在集聚区内,艺术企业之间获得频繁互动的面对面交流和非正式交往机会,使各自的思想信息可以在相对有限的范围内不断碰撞、交流,从而有效克服了创新知识中隐性部分不可言传的特性。
(四)降低顾客的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节约搜寻交易对象成本。在集聚区内,顾客可以在短距离内在多家提供同类艺术产品的艺术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大大节约搜寻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节约讨价还价成本。艺术企业集聚使得提供同类艺术产品的艺术企业之间竞争公开化,艺术产品价格成为集聚区内一种公共信息。三是提供第三方治理。艺术产品的知识性决定了服务产品交易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服务方实施机会主义行径提供机会,需要有治理手段保护顾客的利益。在专业市场中,这样的手段包括管理方对交易秩序规定、专业市场无形资产“抵押”、社区性社会网络嵌入等,它们为防止交易中的信任缺失和交易纠纷等问题构建起具有威慑力的“关联博弈”。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