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论文 » 正文

防护林建构技术与效益分析

2021-4-10 | 生态建设论文

 

阿荣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为中高纬度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全旗地势地貌为中低山—丘陵漫岗,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境内分布着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类型齐全、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总土地面积110.8万hm2,总人口32万人,辖9个乡镇148个行政村、814个村民小组,2个国有农场和7个国有林场。全旗林地面积6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7.1%,森林面积为56.1万hm2,森林覆盖率52.3%。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全旗由北部中低山林区和南部低山丘陵农区2个自然区域组成。北部林区主要包括7个国有林场,土地面积52.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7.5%,森林覆盖率79.2%,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南部农区主要包括9个乡镇和2个国有农场,土地面积58.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5%,森林覆盖率27.9%,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阿荣旗工程区年平均气温为1.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0.9℃,极端最高气温39.8℃,年降水量为368~392mm,多集中在7—9月。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50~2850h,年蒸发量为1400~1600mm,全年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4m/s,全年大风日数20d左右,晚霜期止于翌年6月初,无霜期120d。

 

1三北防护林建设目标

 

按照每年实施防护林工程任务计划333.33hm2,总投资200万元,在全旗9个乡镇境内实施,对林地实施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和人工管护。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改善生态条件和生存环境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调动社会力量,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后,可增加林地面积333.33hm2,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有效庇护,促进地方经济协调、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2技术管理及科技支撑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引进、推广科学技术,对现有的科技成果抓好转化和利用,实行工程技术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按照标准验收,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1-3]。

 

2.1林种及树种的确定

 

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适宜当地生长的乔木树种,如杨树、黄太平、落叶松、榆树、樟子松、柳树等,林种为防护林中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

 

2.2造林模式

 

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造林模式为营造杨树、柳树水源涵养林;樟子松、落叶松、榆树、黄太平水土保持林,各树种的株行距及初植密度。

 

2.3整地方式、种苗规格及栽植

 

造林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杨树、柳树为50cm×50cm×50cm,落叶松、樟子松采用30cm×30cm×30cm,榆树采用15cm×15cm×15cm,黄太平采用80cm×80cm×80cm,整地在造林前进行。杨树、柳树为2根1干合格插条苗,黄太平为二年生合格嫁接苗,樟子松、落叶松为二年生合格苗,榆树为一级良苗。人工植苗造林,坐水栽植,回填表土,分层覆土塌实,上覆新土至根颈3cm左右。人工播种造林采用雨季播种,播种前要催芽处理[4]。采用穴状播,每穴播5~10粒,播后覆土1.0~1.5cm。

 

3投资概算

 

3.1投资构成

 

工程直接投资项目包括整地、苗木费、栽植费(包括浇水)、抚育费、病虫害防治费、管护费、调查设计费、管理费、检查验收费、科技支撑费,具体见表2。

 

3.2投资来源

 

如果工程任务按照333.33hm2计划,经测算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费175万元,占87.5%;其他费用25万元,占12.5%。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75万元。

 

4效益分析与评价

 

4.1生态效益

 

工程完成后,将增加防护林面积333.33hm2,所发挥的最大优势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0.15个百分点,增加蓄水能力13.3万m3,减少土壤流失2万t,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2.2万t,生产氧气8.8万t,同时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2社会效益

 

工程建成后,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对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4.3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通过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果间作等多种复合经营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力,从林副产品中直接获得收益,同时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5-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