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研究
媒介生态指向一种系统的和谐结构,主要关注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探讨如何在人的参与下维持媒介环境的健康、平衡,从而使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前提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1]。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信息市场是一个大的媒介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是网络媒介、社会环境和受众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特别是作为核心要素之媒介系统的变革将对其他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媒体的退去与新媒体的坚守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断融合,中国整个媒介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介逐步扩展到公众个体层面。网络不再是新媒体的代名词,其仍属大众媒体。大众媒体的特性在于,它可以将完全相同的内容传达到所有的接受者,并且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拥有绝对的控制。但大众传媒的缺点是其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独特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接受者对内容没有控制。在这种前提下,“新媒体”应运而生,融合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信息是完全个性化的,并且可以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都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新”就在于其依托数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箱、博客、搜索引擎、手机报纸、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网络文学、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形式掀起媒体革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根本性改变。新媒体的交互性带来了充分的即时交流和网络互动,以往传播格局中泾渭分明的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逐渐模糊,任何个人皆可成为信息发布者。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有一个近于意识流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就是新媒体。”
二、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发展态势,使得新媒体不仅对传媒领域有重大影响,对于社会发展亦产生了革命性作用。当媒介环境发生影响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种网络媒介生态系统。因此,广义上说,媒介环境变化的影响不仅是媒介对于自身信息接收者的影响,还包含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影响,以及媒介技术和信息传播对自然和文化的影响。
在新传媒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各种数字媒介渠道被传送到受众,人们的思想道德与行为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2]。又据万瑞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特征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年龄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比高达67%[3],而其中大学生使用“微博”人数所占比例较高。由此可见,在时尚浪尖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大学生是快速接触各种媒体信息的最大群体,他们不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更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他们也必然地成为受媒体影响最深的群体。以此同时,素以思想活跃著称的高等学校,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微博大军。部分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截至2010年12月,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许多大学生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参与信息交流与评价。“微博”正以其强大的功能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及大学生身边的世界。
1、舆论多元,公民新闻运动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传播网络的垄断
在传统媒体时代,真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管理者习惯利用其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实现社会的管理,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真相被长久遮蔽”正逐渐成为历史,当下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是新媒体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话语场,公民新闻运动使绝大多数社会的真相处以一种社会成员集体围观的结构当中,真相不再为少数人和专业媒体所垄断。微博就是迄今为止最具革命意义的个人媒体,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4]。微博正在上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在直接发掘新的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取得了部分议题的设置权,它极大的释放了人们的社会表达。众多新闻事件体现了这一趋势。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总数的22%。如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的用户在约14时35分33秒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微博带来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改变。“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微博”操作便捷、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发布即时、阅读个性化等特点,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对于对时尚有天然敏感、追求快节奏生活和喜爱“指尖文化”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为他们而设的,微博的便捷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用微博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信息。
2、传播的消费与使用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和文化圈子的重要指证
媒介的数字化在促进打破传统媒介跨界发展的同时,也将其触角日益深刻的嵌入人们生活逻辑与文化圈子之中。微博正是以其显著的优势,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等学习、生活方式,也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首先,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大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性要求逐渐增强,他们在心理上对自我满足及个性张扬的需求较大,渴望表现自己,张扬自己,实现自己。此外,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关注度高,倾诉欲、表达欲强烈,敏感度高,渴望被认同、被关注、被肯定。微博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5]”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Twitter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微博,作为一个相对隐秘又充满乐趣的新鲜载体,满足了大学生倾诉和被关心的心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