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论文 » 正文

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结合形态分析

2021-4-10 | 文化产业论文

 

一、经典主题,现代内涵———生态休闲城市的前世今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发展命题。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提出的“田园城市”。100年前,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在1898年出版和1902年再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fTomor-row)》,正式提出“田园城市”理念。这既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深刻反思,也是面对社会改革的一种前瞻构想。它希望建立一个既有高效的就业条件和生活便利,又有优美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它反思了过度发展工业经济和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弊端,反对无节制地让城市侵蚀和剥夺大自然的资源,而要在城市的发展中保留和融入自然之美、生态之利。这一理念对20世纪以来的社会改革和城市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田园城市”成为一个经典的集成概念和城市理想,在20世纪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获得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和表达。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视,可以追朔到1946年-1949年间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抗战胜利后,上海人口激增到500多万,为适应大都市的战后重建和复兴,从1946年到1949年,上海市政府编制了《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年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率先设立“造园科”,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园林设计和服务机构。该计划率先提出了大城市的功能分区、有机疏散和城市绿化理念,第一次提出要绿化工业区,在市中心区设置绿带,绿地要达到全市面积的28%,它为中国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做了有益的探索[1]。

 

20世纪末,以主要发达国家为引领,人类开始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也有称为“后工业化时代”。1999年12月号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里托的《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他预言:从2015年开始,人类将走过信息经济时代的高峰,而进入到休闲经济时代,美国休闲经济最高可达占GNP的50%,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将是囊括艺术、娱乐、媒体、体育、时尚、保健、旅游等门类的广义休闲产业。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居民多购买商品,而是获得新的人生体验和积极的享受。就这样,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田园生态城市的追求与休闲经济的潮流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生态城市的观念框架,其核心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许多有识之士,把建设生态休闲城市的希望,投向21世纪的新兴大国———中国。因为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传统、广阔而多样的地理与资源、睿智而执着的现代化追求,正可以与现代生态城市的潮流相衔接,形成后来居上的发展动力。《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的作者、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理查德•瑞吉斯特通过大量研究后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和这么大的资源潜力去建设一个比当今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好得多的生态城市……中国不仅有思想基础、有实证经验、而且也有能力和潜力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个思想基础就是中国5000多年来积淀的天人合一的人类生态观和儒释道诸子百家融于一体的传统文化。”[2]

 

跨入21世纪以来,以绿色生态和节能减排为特征的技术、贸易、投资、产业浪潮席卷全球,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再生开发主导着许多经济领域的发展,生态休闲城市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前沿发展领域。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到“金砖五国(BRICs)”等新兴大国,东西方许多城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美国底特律市把一个逐渐衰落的工业城市中40平方英里的闲置土地,通过发展休闲型、生态型的城市农业,包括900个城市菜园,赋予城市以新的经济活力和文化内涵;德国历史悠久的汉堡—哈尔堡港宣布要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试图从世界三大绿色建筑环境评价体系(BREEAM、LEED和DGNB)获得最高级别的环保认证;而圣达菲市则把沙漠绿洲小城与创意经济进行了良好的结合,把印第安人文化遗产、西班牙和英国殖民文化、美国流行文化在内的丰富遗产与土著民居型艺术馆、田园节庆活动等结合起来,成为全美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上海生态城市框架体系、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河北曹妃甸新区生态城、昆明“一湖两江”生态城、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生态城市等30多个各有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既有沿海大都市群的生态建设,也有中西部生态新区的开发,在空前广阔的规模上,展示了中国作为新崛起的世界大国,对发展生态城市的高度自觉和多样贡献。

 

全球范围内的多样化探索成果,为21世纪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注入四个方面的丰富内涵:1.生态型的经济模式———把打造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2.高性能的资源利用———提高一切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3.绿色型的服务产业———立足于生态体验和知识消费的服务经济,使得人类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平衡型转化;4.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开发积极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从文化消费中获得充实和享受。这就从人类追求新增长方式的战略视野,为文化产业推动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多样的要求和广阔的空间。

 

二、跨界合作,文化贡献———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的有机结合

 

建设现代生态休闲城市,需要文化产业为之做出重大贡献。这是因为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这类新型城市模式,远远超出了100年前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而是具有创意文化内涵和现代服务经济的新型城市模式。生态休闲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的创新活力和产业支撑,否则只是一个徒有田园外表的空壳,很快就会人去楼空,破败凋零。生态休闲城市的“现代性”,完全不同于农耕经济的低效益形态,而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综合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它需要发达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形成宜居和宜业的生活环境,吸引大量的知识型劳动者,推动全球化背景下绿色经济要素和知识型产品的集聚和流动。这是生态休闲城市获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