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演讲稿
所谓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所谓调结构,就是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使其更加合理化、高级化,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包括宏观上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也包括微观上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所以,转方式调结构看起来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实质上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下面,结合我市实际,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一、为什么转,为什么调;二、向哪转,向哪调;三、我市转、调的起点;四、怎样转,怎样调。
一、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为什么转、为什么调)
(一)中央号召转。党的十七大从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出发,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着重强调。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现状逼着转。
1、转方式、调结构是国家的必然选择。转方式调结构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投入和国际市场,国内消费拉动不够;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弱;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低产出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多数企业仍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发展,处于低质低效低价的尴尬局面,经济发展还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发展方式上的深层次矛盾凸显。表面上看,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但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
一是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不可持续。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年达到46%。高度的外贸依存往往蕴含着高度的风险,一旦外部需求急剧下滑,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必然失去平衡,此次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倘若政策退出,经济增速就会“掉下来”。尤其是,我国钢、煤、水泥、油产量已分别占到全球的46%、35%、45%、10%,每年工业的排放约达47亿吨二氧化碳。这种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三是资源环境支撑不起。国际能源署7月19日称,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合32亿吨标准煤),美国消费了21.7亿吨油当量(合31亿吨标准煤),我国比美国高出约4%,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一大co2排放国。而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我国的4.5倍,但美国石油、天然气高质量的清洁能源占了64.6%,是能源中的“精米细面”,而我国石油、天然气仅占23%,煤碳占69.6%,属于“糙米粗面”。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状况堪忧,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单位产出能耗远高于国际水平,万元GDP能耗为国际平均水平的3~4倍,万元GDP水耗是国际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作为能耗、排放大户,18个行业落后产能占到行业总产能的15%~25%,各行业单位产出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50%。工业能耗总量占到全国的7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38%和70%。国家“十一五”规定,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年需比年降低5%左右。而一季度上升了3.2%,上半年上升0.09%。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贫乏,人均油气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25%、40%,各种矿产的回收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每年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进口量超过50%。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对资源环境成本关注不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能源环境形成了极大压力,粗放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国际压力巨大。去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我国在至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的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40%-45%的承诺。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年12月在京都讨论碳排放量问题时,因为布什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而没有形成共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在于,由于大量投资能源、水和其他资源的新举措,工业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有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仍然使用能源消耗型方式进行生产的公司将成为最大的输家,而那些投资在绿色科技上的公司会成为赢家。昔日的霸主在未来可能会有恐龙一样的结局。
五是国际舆论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责任论”的大加渲染,“责任论”是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中国经济责任论”其实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通过对“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的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采取的措施”等印象。中国绝不应受外界噪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8月16日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被中国超越。日本政府当天发表的今年4-6月GDP数值显示,按照美元汇率换算,日本4-6月的GDP总值为1.2883万亿美元,中国在同一时期的GDP总值为1.3369万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日本GDP总值为2.5871万亿美元,中国为2.5325万亿美元。但是,4-6月的中国GDP的增长率,按年率换算为10.3%。而日本仅为0.4%,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国家。中国在今年实现GDP超越日本几成定局。但人均GDP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远远落后于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年GDP排名:1美国14.26万亿美元;2日本5.07万亿美元;3中国4.91万亿美元。年人均GDP排名:1卢森堡104511.86美元;9美国46380.91美元;99中国大陆3677.8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