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企业管理
江苏凤灵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提琴,吉他的生产工序多达180多道。在这当中有大量细致的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做,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科学管理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细”与“粗”,“实”与“虚”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譬如我们在检查油漆的光洁度时,乍一看去,光彩照人,可是用光洁度仪一测,却存在不少问题,前者为“粗”,后者为“细”。再譬如,坐在办公室听别人反映,某某职工表现如何如何好,可深入车间了解后,发现他并非如别人所说的那么好,听说的为“虚”,眼见的为“实”。听说装配车间职工某某把琴弦型号搞错,怎样搞错,为什么搞错,需要实地调查,了解实情,提出整改方案。不是一听说,马上暴跳如雷,盲目做出处罚决定,被处罚者无可奈何,只得缴了罚款,但内心却总是不服。这样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深入车间,把工作做细一点,做实一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把可能要出现的问题估算一下,在指导操作时,加以警示。这样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策略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管理作风的改进更为重要。
农民有句俗话“种田人不离田头”,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爱岗敬岗,忠于职守的道理。管理者也必须不离车间,小组,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对工人面对面地管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才能做到零失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和信誉。反之,管理工作浮而不实,等问题成了堆再来解决,其结果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前些时候,小提琴分厂有十几张琴,经过质检员检验进仓,过了一段时间,却又出现开裂现象,是什么原因?是油漆还是拼缝存在质量问题?分厂厂长百思不得其解,下决心深入车间仔细了解。他一有时间就到车间里去。他走到拼缝的下道工序刨板车间,发现一个女工慌慌张张地把手中未刨完的琴板往工作台下放,又重拿一块刨起来。他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便佯装走远,又突然掉头,看见那名女工又从工作台下拿出了那块板,走近一看,上面沾了水。原来这个女工为了刨削省力,把抽湿过的拼好缝的面板上沾了水。这样的面板,因为沾了水油漆后,时间一长便出现裂缝。这位分厂厂长如果工作不实不细,就不能发现这一问题。我们有的同志整天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报表,实际情况胸中无数,实际问题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危险倾向,是管理工作中的“大忌”之一。我要奉劝这些管理者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管理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做些细小的工作。把质量搞上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取得实效。
如何做到科学管理,我认为:
一、认真学好制作工艺知识,精通技术要领。俗话说“外行人不能领导内行”,技术行家高手才能当管理者,自己不会不懂又何能教育他人?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飞,大士力的闫希军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都是行家高手,他们精通管理,企业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二、牢牢把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乐器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技术要领成竹在胸,高屋建瓴,这样在指导职工操作时,才能对照标准,正确地估计关键工序可能出现的质量失误。检测中有的放矢,问题暴露得早一些,解决的难度就小一些,造成的损失就少一些,甚至可以零损失。
三、垂直管理,责任到人。遇到问题敢负责任。交错重复的管理,一方面使职工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管理者之间相互推诿,结果是个个负责,个个不负责,个个无责任。如果分厂管理人员分别各领一线,直达车间,做出样子,比试高低上下,这样管理者与工人距离近了,了解的情况更真了,经营的策略更精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高了,公司发展变得快了。
管理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我希望企业管理者多几分踏实,用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