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体育
近20年来,综观历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共青团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掀起一轮新的体育教课程改革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复合型体育教师队伍以适应阳光体育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1阳光体育的内涵与特征
1.1阳光体育的内涵
所谓“阳光体育”,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我们给阳光体育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阳光体育就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2]。
1.2阳光体育的特征
阳光体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阳光体育的“面向全体”性。阳光体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2)阳光体育的“全面发展”性。阳光体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不仅重视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美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3)阳光体育强调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4)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性。阳光体育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着眼于学生身体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2.1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研究显示,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4]。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埋头于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很少有人注意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即使是进修,也主要偏重于体育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学校的各级部门也偏重于教师业务素质的评价,忽略了对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方面的评价。
2.2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发展缺乏张力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文理基础不牢、缺乏相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知识,严重地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专业技术的教学,而在专业技术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知识、技术、技能的规范性,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发展[5]。
2.3体育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高校体育教学所用教材更新较慢,内容陈旧重复。部分教师又照本宣科,死扣教材,教法死板。由于教法手段单一,我讲你听、我做你看、“满堂灌”、按标准答案打分的格式长年不变,使得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很难实施[6]。
3“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对策
3.1要通过培养和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阳光体育”教育的培训,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增强实施体育课改的自觉性。改变对课程内容、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传统认识,构建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7]。高校决策部门应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2要拓宽体育教师知识面,优化其个人知识结构
阳光体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加厚加宽基础理论知识层面,打好专业技术功底,还要有扎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创造学等创新教育理论与方法,为体育运动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3.3要注重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并根据“阳光体育”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创新课程和教学手段。创新并不排斥借鉴。先借鉴他人,再自我创新,符合创新的逻辑和实际。
3.4要培养体育教师队伍科研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须先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不是仅能教书的教师,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虽然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但科研和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却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教师端正科研态度,真正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5要改善体育教师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
高校决策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大管理力度,调动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政策,理顺素质教育成果与职称评定、个人待遇等方面的关系。重视学科的梯队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抓好学科带头人,实行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8],建设一支适应“阳光体育”发展的创新型体育师资队伍。
3.6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
体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增加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理解,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课堂学生的影响,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进行严格检查,对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的价值和影响重新评价和定位[9],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