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两个率先”促率先

2021-4-13 | 教育相关

摘  要:基于南京市“十二五”期间要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驻宁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培训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谈几点见解,希望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式率先实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成为南京市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率先;创新;创业;南京;论文发表
    早在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殷切期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一五”时期江苏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压力,采取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积极建设创新型省份等举措,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结合起来,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动并进,使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1]。 今后五年,是江苏实现“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期,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这对驻宁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高职教育源起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区域服务性,主要为本区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而区域经济又是高职教育的“催化剂”,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为高职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也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南京市“十二五” 时期的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和攻坚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驻宁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式也应率先实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成为南京市总体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 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瞄准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大方向 实现教育创新
    (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增设新专业
    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把南京定位成国际城市,与上海协同运转、互补区域优势,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未来5年,南京在吸引和消化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技术的创新活动和科教信息资源等方面必将会有跨越发展。驻宁高职院校应积极研究这些新情况,拓宽视野,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发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新专业和新课程,培养高素质高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南京市“十二五” 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石化、钢铁、电力、汽车、电子、建材产业集群生态链,对于这六大产业集群来说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是共性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就应针对这些类似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人、财、力优势,面向上海和国际采集、吸收、消化相关新技术,开设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专业或课程,把新型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新能源的应用技术引进专业,引入课堂,把原料、能源、水等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等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入实训基地,使专业或课程设置做到源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先于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使学生成为新技术拥有者、宣传者,以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
    (二)校企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培养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科技推广等方面都是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的服务性,即立足区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上做到把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把取证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这些举措着实是提高了人才技能培养,缩小了学校与岗位的距离,但由于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目标还不够相适应[3],所以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还存在差距。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换代更新,区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淘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增长作用会越发凸显,高职院校要在重视人才的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校、企、研相结合,“立足本土、依托行业、面向实践、追求实效”进行教育研究,把合作目的锁定在培养人才的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催生具有普适意义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工艺,培养出实用对路有潜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地处南京化工园区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园区60% 为外资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快的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十二五期间将以现有产学研基地为基础,重点与南化集团化机厂合作共建机械实训中心,与化学工业园合作共建“机械密封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等[4],在企业厂区内合作共建“现代化教学工厂”, 把学生实训课开在教学工厂去,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工艺方法和技术,让教师和学生结合课程实训现场、对着设备说问题、话效果、谈想法、提建议。这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教学实训环境,把抽象变成形象、把复杂变成简单、把外行变成内行、把新手变成高手,这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铺就了一条便捷高效之路。教学实训过程总结出来的对先进行装备使用和再改进的建议,又将催生技术革新和装备配制更完善,增强了学校服务产业升级转型的能力。
    (三)依托行业推广研发成果  增强推进力
    “现代化教学工厂”必定促成企业进校,高职院校的科研仪器、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可以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服务,把企业科研项目引进来,成立“企业项目”工作室,以企业项目研究为载体,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研发,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培训企业人员,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项目研究研发成果又可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训练学生、反哺教学。要实现更有效、更广泛的校企研内外优势相互转化和良性互动,就得依托行业,让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成果与价值观走出教室、实验室,拓宽合作的广度,加深合作的深度,让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在行业内开花、在企业中结果,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和研究资金,促进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水准提升,推动师资培训、课程改革、软件配置和教材建设,使单一的项目研究合作逐步过渡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研发、学生训练与产业升级双向服务。在此基础上与行业协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参与到行业技术新规范、新条例的制定工作中去,不仅要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新规范等,还要去影响政策的制定,在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关法规基础上,力促行业协会起草制定行业内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规定。成为行业中推进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教育创新有影响力的引领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