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学论文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需要各种各样的高素质的人才迫在眉睫,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己任。本文结合从事统计教学工作的实际,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些探讨。
1、现有统计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我已使用过的统计教材上看,每涉及一个概念、方法、公式或理论,往往是先对概念、术语、方法等下一个定义,然后介绍其特征和分类,再介绍意义和作用,最后才介绍其具体内容和应用分析,而且又相当抽象,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尽管这种很受编者的喜爱,具有环环相扣的感觉,但是在教学上至少造成三个方面的困难;
第一,我在讲解每个问题时,往往在具体内容之前介绍其重要意义,至于其发挥作用是无法讲清楚的,使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受到限制。如,介绍抽样推断的方法时,先介绍抽样推断的概念,再介绍其特点,然后介绍其作用,最后讲解内容,对于学过数理统计的学生来说,尚能接受,而对于没有数理统计基础的学生来说,在讲解抽样推断的作用时,犹如高僧讲经,其玄妙,非有悟性者不能明白,而我院相关专业没有开设数理统计这门课。第二,这种教学不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一个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上,忽视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现实的复杂性,不要说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既使在考试中作变形都有些困难,何况我院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第三,这种教材忽视了课程内容对社会经济现象活动过程描述方法的完整性,对各章之间的衔接处理欠考虑,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安排上的内在逻辑性,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同时,却忽视其结合运用,不知道其在现实经济领域如何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到头痛,教师也无能为力,形成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学习成绩不理想。
2,在教材体系的设置上不能把理论与方法有机协调统一起来
在当前竟争的社会中,人们要通过对自己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要求具有综合的基础知识结构。就统计这门课来讲,基本上以对某个领域的应用为特征,而统计理论较为抽象,操作方法也过于单调,两者不能很好协调安排,必然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相关学科的协调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性交叉性问题的理解。
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要求人以综合的交叉的思维模式来认识事物,而不能囿于传统的、单一的思维状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统计的重要基础课与统计中的抽样推断部分有一定的交叉。在我所用过的统计教材中涉及这些问题较少。这种情况使学生的学习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综合理解,更不要说做到融会贯通。当然这只是学科交叉的一个小问题。我在讲课时,时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现实社会经济等领域交叉性、边缘性问题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培养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思维的人才,以满足现实社会对这类人才要求,而统计这门课限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其培育的学生更应具备这种思维。
以上三个方面对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很大,而其中的数学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特别是我院目前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初、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厌学,积极性不高对社会经济现象理解能力尚欠缺,而我们在教学中多以对学生的灌输为前提,对学生的参与性、动手能力培养不够。虽然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市场作调查,有些学生却无从着手,搜集不到真实的资料,何况写一些市场调查文章显得空洞乏味。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激起积极学习的热情,再加上课堂的内容无挑战性,学生上课没精神,考前搞突击、考后都忘记,这与未来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格格不入。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搞好统计教学呢?我想应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变传统统计教材的安排,引入案例教学
我院征订教材时,尽量使用适合高职学生教学特点的教材,并且多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站在案例事件主角的地位,对实际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以得出结论,同时还可能发现新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状态中转化出来,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教师的作用转化为引导协调为主。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也是一种挑战,使师生形成一种互动的合力关系,不断提高师生的素质。
第二、处理好统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协调性
统计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存在一定的关连性。因此学生学好统计知识对于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必然是有好处的。各学科应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现在在所上课程中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关注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每门课程的内容是否自成体系,而对于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协调却关注不够,比如企业管理中讲到产品质量控制就与统计中有关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学生不懂统计知识,要学好管理等学科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教师不应简单地传授各门孤立的课程,而应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对教师的知识面及讲课水平和方法,也有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予以保证。
第三、把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制度针对上述问题,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知识结构也要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它不仅是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更关系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长远目标。我院教师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实践活动尚欠缺,忧患意识不强。正因为如此要对部分教师必须进行接受再教育,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制度。这样不仅对我们上统计课教师是这样,而且对其他上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更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