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保护论文 » 正文

源头区污染防控策略

2021-4-10 | 生态保护论文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甘、宁三省区,至陕西潼关汇入黄河,横贯关中平原,促成了华夏文明。渭河全长818km,流域面积 13. 48 万 km2,是沿线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源,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甘肃定西境内渭河干流 125km,占全长 15. 3%。通过对渭河源头区域( 包括渭河上游流域)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国土资源状况、动植物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水文变化状况等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渭河源头水涵养功能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源头区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渭河源头( 包括上游流域) 区域概况

渭河源头位于定西中南部,涉及全境 7 县区 65个乡镇,包括陇西、通渭、漳县全部,渭源、岷县大部分和临洮、安定小部分,由集水面积 200km2以上 9条支流组成。总面积 9909km2,占渭河流域 7. 35%,占渭河流域甘肃段 38. 4%,分县区: 渭源占 12. 1%、陇西占23. 9%、通渭占28. 4%、漳县占21. 9%、岷县占 12. 1%、临洮占 1. 3%、安定占 0. 3%。区域内总人口 145. 61 万人、占定西 49. 6%,占渭河流域甘肃段 27. 5%,有农村贫困人口 45. 64 万人。

1. 1 自然概况

1. 1. 1 地形地貌分属黄土丘陵山地和西秦岭山地两部分,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海拔 3941 ~ 1420m,地形复杂多样,山川、梁峁、沟谷相间分布,呈现丘陵沟壑地貌。

1. 1. 2 河流水系集水面积 200km2以上支流 9 条,呈扇状分布,北岸牛谷河、大咸河、秦祁河、余家峡、葫芦河等发源于黄土丘陵区,水少沙多质差,难以利用; 南岸漳河、莲峰河、龙川河、榜沙河等发源于西秦岭山区,水清质好,可利用性高。

1. 1. 3 气候特征分属南部温寒半湿润、北部干旱半干旱两个类型,年均气温 5. 1 ~ 7. 7℃、无霜期 122 ~ 158d、降水量 404. 1 ~ 596. 7mm、蒸发量 1192. 2 ~ 1526. 2mm。降水南多北少,年际年内不均,7 ~9 月降水占 50%以上。南部高寒阴湿,多冰雹、冷冻,北部干旱频繁,多春夏“卡脖旱”。

1. 2 资源环境

1. 2. 1 土地资源有农用地 70. 06 万 hm2、占渭河源头总面积的70. 7% ,人均耕地 2501. 53m2,土地利用率 73. 8%,垦殖率 36. 8%。

1. 2. 2 水资源属严重缺水区,自产水 7. 67 亿 m3、占定西49. 8% ,人 均 水 资 源 536m3,耕 地 亩 均 水 资 源187m3,相当于全国 1/4 和 1/9。

1. 2. 3 矿产资源蕴藏红柱石、花岗岩等 46 个矿种 200 多处矿床( 点) ,已开发利用大理石、花岗岩等 18 个矿种。

1. 2. 4 生态环境有省级自然保护区 4 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4个,森林 12. 9 万 hm2,草( 原) 场 9. 87 万 hm2,森林、林 草 覆 盖 率 13% 和 23%,水 土 流 失 面 积9040. 5km2,占 总 面 积 91. 2%, 初 步 治 理3155. 08km2,治理度 34. 5%,土壤平均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 5852t,属生态环境脆弱区。

1. 3 发展情况

1. 3. 1 经济总量2009 年,生产总值 57 亿元,人均 3593. 8 元,低于全省的 9000 元。

1. 3. 2 产业发展以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达到 6.67 万 hm2和 4 万 hm2,面积占甘肃 10% 和 30%,产量占 15%和 32%,有马铃薯、中药材和畜草加工企业 105 户。

1. 3. 3 城镇发展有城镇人口 15. 78 万人,城镇化率 10. 8%,低于定西、甘肃 1. 89 个和 21. 35 个百分点,城镇垃圾处 理 率 55. 6%,人 均 住 房 22. 8m2,人 均 绿 地1. 88m2。

1. 3. 4 基础条件陇海铁路、天定高速和国道 316、212 和 045 线穿境而过,公路总里程 4313. 16km,其中三级及以下占 95. 4%,通达率低于定西、甘肃 4 个和 12 个百分点; 人均水地低于定西、甘肃 6. 67m2和 745. 14m2,不安全饮水人口占 72. 4%。

2 渭河源头区域存在的问题

渭河是陕、甘、宁地区的母亲河,是渭河流域沿线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源。处于渭河源头区的定西、天水等地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方,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渭河源头区各地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境内山大沟深、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严酷,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 1 水土流失严重,水涵养功能减弱

渭河源头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 91. 2%,土壤平均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 5852t。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把流域广大地区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高原沟壑区的平整塬面在不断被蚕食分割,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且范围逐渐缩小。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加剧了干旱、洪涝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据甘肃省连续 44 年的有关资料,旱年或大旱年 17 年,占38. 6%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水涵养功能减弱,渭河源头区的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地是渭河流域水源涵养区,但目前森林整体质量不高,源头区残存不多的天然次生林,其自我调节能力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低下,功能失调。人工林以近年新造的人工幼林居多,郁闭成林部分所占比例很小,尚难以发挥明显的蓄水保土的作用。

2. 2 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渭河源头区属严重缺水区,水资源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源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源头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呈资源性缺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水量锐减,农业灌溉引水保证率很低,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工业和生活用水形势也十分严峻,干旱灾害频繁。二是国民经济用水的大量增加,已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河道水量减少,甚至局部河段断流,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三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统一规划,开发治理中存在重开源、轻节流和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导致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供需失衡。四是缺乏有效管理,用水无序,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地区、部门之间争水、无序引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2. 3 投入严重不足,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跟不上生态破坏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