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摘 要:为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新的发展形势,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指导学生在校学习及就业选择做出了较大贡献。职业理想教育能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建立职业理想、选择职业、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理想;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我国高校适应教育发展而引入的一门学科,它对引导大学生进入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逐步转变以来,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安排,这在某种程度上为高校毕业生较好的实现就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向、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较多地从如何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寻找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青年学生个体的职业理想教育方面较为欠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能否投身于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这不仅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理想、职业理想及职业理想教育内涵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一起构成人生理想,职业理想是沟通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桥梁,是人生理想的基础和具体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形成从萌牙走向成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在大学阶段,学生将通过专业学习、职业认知、职业目标选定和职业实践,逐步确立适合自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教育则是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构想,继而进行条件设定、路径选择及为之努力。在普遍意义上,一切教育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职业理想教育也不例外。职业理想教育从功能上讲,是引导受教育者确立并自觉追求一定职业理想,在根本上推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职业化进程,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促使个体需求内化为全社会认可的职业理想,并发展为个体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和职业理想追求。
简言之,职业理想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推进人的社会职业化,促进受教育者实现职业理想个体化。通过职业理想教育,受教育者完成和实现了职业理想个体化的任务,确立相对稳定的个体职业理想,并尽可能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以期实现个体价值,并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理想教育的地位及作用
在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革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逐步升温的背景下,高校人才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以及人才如何在现实中得以体现。如果不是以建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为基础而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以单纯适应专业、巩固专业意识及传授就业技巧为目的而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就业指导作用必然有限。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引入职业理想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会产生较为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教育是当前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一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而展开。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是其能否深入扎实开展的关键。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大学生工作的主要问题,思想教育应围绕这一突出问题,才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另外,职业理想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思想教育成果的最为直接的外在反映。通过扎实的职业理想教育,学生可以端正就业观,并主动投身于祖国建设需要的地方。所以,大力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深入的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投身祖国社会经济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从而为培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贡献。
(二)职业理想教育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途径
菲利普• H• 库姆斯在 《世界危机:80年代的观点》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种类与人数超过国家人力需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规模知识分子失业的现象。一直以来,高等教育被社会认同为一种进入高层次领域就业的重要途径,学生及其家长期望通过高等教育实现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但现实情况中,高等教育正逐渐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载体,并与直接就业脱离关系。所以,有人将之归纳为“教育危机”。面临就业危机的出现,协调教育改革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是教育的宏观决策(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投资等)的重要依据;而职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是教育的微观决策(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内容等)的重要依据。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目的和办学效益是毕业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的。所以,职业理想教育不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而且有利于高等教育根据时代的需求而进行深层次改革。
(三)职业理想教育是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治标”到“治本”转变的重要手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理论体系逐步成形并得到完善。从现有课程来看,重点倾向于用“引导——引荐——引入——引成”的全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并最终实现就业。无论从哪一环节来分析,它都有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但从很多高校所实施的方案来看,重点是从学生兴趣、专业认识、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定位几个层面来展开。近年来,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转变,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角色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从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向加大在校学生职业指导力度的转变。从问题的根本上,这是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最有为效的途径,即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要适应“治本”的要求,职业理想教育必然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