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独立学院毕业生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求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工作思考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失度倾向
1.就业动机过强或目标过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过去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的心态,求高新、求舒适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等现像普遍存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协调。
2.择业动机过弱、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依赖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缺乏,对择业缺乏充分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准备,临近毕业时,真正在择业现实中受到了挫折才发现悔之晚矣。
(二)存在盲目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实际上是一种求名心理,即片面追求单位或职业的牌子,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有些毕业生择业中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追求单位名望好一点、牌子响一点、坚持“宁做大单位的一条虫,不做小单位的一条龙”的择业标准[1]。大学毕业生们普遍感觉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却又招聘不到毕业生。怀揣这种心理的毕业生的结果是要么因超越现实而失败,要么进单位工作后才能无法得以施展,不得不重新就业。
(三)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数量的上升使得这个群体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家庭出生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以及个体性格与资质差异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尽管都在相同的环境、相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经济学上有一个原理被称为“柠檬市场”原理[2],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只愿意付最低的工资,因此也就只有那些劳动效率比较低的人愿意工作了。这种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是一种没有效率的平衡。
(四)市场竞争能力加强
随着历年扩招的影响,各批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又加大了就业压力,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不高,又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存在误区
大多数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只是在认识上确立了就业指导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这一现实动机,但却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问题的深层次性的思考。这种认识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和接受就业指导的大学生都把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看作唯一目的,短视心理、短期行为严重,重服务、轻教育的观点和做法成为了普遍现象。
(二)对指导主体和指导对象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都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属于“临阵磨枪”型就业指导[3],效果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应只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三)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
就业指导形式的共性过强而个性不足,在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学生就业指导以就业指导课、讲座为主,其显著特点是集体教学,缺乏互动交流,缺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辅导,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教育。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就业指导中巩固共性的同时适当加强对于三本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就业指导形式缺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就业指导仅仅是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去找工作,忽视了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的规划,进行综合素质的长期准备。
(四)就业指导内容不到位
一是就业指导过程中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指导内容务虚多,务实少,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上,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等应急性指导,而对于学生根本的择业能力的教育较为欠缺。
二是忽视对于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这首先表现在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不够。大学生一直被视为“天之娇子”,承担着高度的社会和家庭期望。虽然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在逐步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身份象征依然在人们心目占据着很高的地位,社会、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值也依然较高。而我们知道,高度的期望也就代表着压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改进措施
(一)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适应社会现阶段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调整好个人的就业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