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论文 » 正文

SD理论对旅游系统规划作用分析

2021-4-10 | 生态建设论文

1导言

SD(systemdynamics)理论,亦称系统动力学理论(thetheoryofsystemdynamics)。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是其创始人。系统动力学不仅是一门认识系统、处理系统问题的综合科学,还是一门分析研究系统信息反馈的科学,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1]从方法论讲: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数理逻辑法的统一。它以系统论为基础,综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技术手段,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SD理论的处理方法是在运筹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系统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技术理论。它不以抽象的假设为前提,而是以现实经济社会的存在为前提,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从技术上说,它不是依据数理逻辑的推演而获取答案,而是依据对系统的实际观测信息建立动态的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试验来获取系统未来行为状态的描述。[2]因此,以SD理论处理旅游系统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而明智的选择。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机遇千载难逢,责任重如泰山,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创新改革,科学高效实施。”[3]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将海南全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建设,统筹规划海南全省的陆域、海域、生态旅游核心区,合理规划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区位城镇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然而,综观海南旅游系统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2.1理论研究存在偏差

①许多研究集中在所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很少有科学可行的方案;②不少研究成果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浪漫有余,但缺乏严谨的、量化分析论证。虽然旅游区位研究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但这并不意味旅游区位理论研究与科学论证可有可无。相反,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在上升为系统理论架构层次时,才具有指导现实活动的意义。

2.2实践操作技术失误

①海南旅游区位系统偏重东线。中线和西线旅游业基本处于待开发的原始状态。旅游产业“三亚现象”明显。所谓“三亚现象”,是指以东线的三亚市为旅游系统节点,以三亚海景风光作为海南旅游景观代表,海南旅游实质就是三亚游。基于这种规划,政府在东线区的终点三亚市率先开辟国际机场,近期仍在扩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三亚对外开放了航权,这些做法极大地鼓励了海内外游客直飞三亚的旅游,许多游客的海南旅游观光,首选三亚。由此,导致了海南省其他区位系统的旅游业滞后;②旅游区位系统发展失衡,又引发了海南省旅游经济圈的缩小,使经济欠发达的琼中、琼西区域旅游业发展缓慢。而现实的情况是,海南岛中、西部区位拥有大量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和海岛土著风光是海南旅游区位系统的特有标志,在海南旅游资源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海南旅游现在对外宣传的主导声音却是椰风、海韵和美丽的海滩。其实,“海”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海南并不是唯一拥有的,并不具备独特的优势。海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恰恰是中西部区位的热带雨林与土著风光。

2.3旅游资源利用率低,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旅游服务质量低劣

海南旅游资源多数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陆域,水域和海域都没有统筹开发利用。多数旅游点建设不配套,旅游资源利用率低,生态旅游环境受到破坏。例如三亚落笔洞旅游点,仅有一个国家级旅游保护石碑,其余文物全被破坏。崖城旅游点,崖城古城门残缺不全,崖城古城墙破烂不堪,旅游点文物荡然无存,旅游景观残破不全不再一一例举。生态旅游环境污染严重。三亚许多海湾被旅游酒店分割占据,高价出租,海滨沙滩游人随意丢弃垃圾、污物,滨海沙滩遍布垃圾,旅游服务质量低劣,亟待提高。

3海南旅游区位系统的SD分析

下面笔者运用SD理论对海南旅游区位系统进行分析:

3.1海南旅游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定位

在图-1的抽象模型中,节点A、B、C、D、E、F、G,分别表示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位置。节点G表示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琼中市的地理位置;节点A表示区域中心城市海口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B表示区位中心城市文昌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C表示区位中心城市万宁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D表示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三亚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E表示区位中心城市东方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F表示区位中心城市儋州市的地理空间位置。区域、区位各中心城市可以通过三角形(△ABG、△AFG、△FGE、△EDG、△DGC、△CBG)节点间的交通线(高速铁路或高速公路)进行联系。全岛区域、区位中心城市间距dij应该处于最佳状态,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空间分布对称,便于区域、区位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任意一个区域、区位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均能受到两个以上中心城市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影响。因此,大大减小了区域内部梯度推移粘滞阻力。[4]91图1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理想空间分布图

3.2海南省会迁往琼中依据海南省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定位,参考海南中心城市的SD分析和测算可知[4]:

(1)与琼中腹地相比海口市滨临海岛北隅,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将使政府管理运行成本偏高,省会海口市也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海南省会区位位置亟待调整。

(2)区域行政区划致使梯度推移粘滞系数(η)加大,行政区划系统要尽快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正效应出现。

(3)琼中地处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区,区位总面积2693平方公里,人口20.5万人。区位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2.8℃,年均降水量2444毫米,是全岛降雨量最大的地方,水资源极为丰富。区位森林覆盖率达76%,空气负离子含6000~8000之间,居全省之冠,生态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中位列第四,拥有“绿色宝库”之称。境内有五指山、吊罗山、鹦歌岭等国家级、省级保护区,是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鉴于此,笔者建议海南省省会应该迁往琼中市。

3.3海南旅游系统的SD分析

3.3.1海南旅游系统的状态变量

依据海南岛旅游系统的特点,旅游系统的状态变量主要包括:年总接待游客量、潜在游客量、同类旅游产品竞争失去的潜在游客量、旅游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年重游游客量、重游率和重游时间间隔等状态变量。其中潜在游客是旅游游客的库存量,是指具有旅游动机,又具有经济能力的游客,潜在游客状态变量是旅游区位系统主要影响状态变量,是构建旅游系统变速率方程的核心。影响潜在游客状态变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增潜在游客量(Δyq),年潜在游客的退出量(yr),和年初次出游客量(y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