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计划总结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旅游业发展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全区旅游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
1、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接待入境游客由1600人次增加到9600人次,同比增长5倍;接待国内游客由35.5万人次增加到62.1万人次,年均增长15.1%;旅游总收入由1.5亿元增加到3.1亿元,年均增长21%,全区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区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由年的1处增加到10多处,达到A级景区标准的3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从无到有,发展到3处,其中省级农业(含渔业)旅游示范点3处;星级酒店由年的3家发展到年的6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专职导游人员200多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
3、组建了旅游行政主管机构,出台了旅游发展政策
为加强全区旅游业的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在年成立了独立的旅游局,统一了区域内旅游行业管理,明确了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区旅游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一些地方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认识不足,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资源优势,认为我区发展旅游业不具备条件,没有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
二是缺乏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利于借旅游为题开展全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同时,无力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很难将我区的旅游合作项目、旅游产品、商品推介出去,从而使招徕国内外客商来观光旅游、开展考察等活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局人员缺少,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国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这为我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各种文化独具魅力。“三策固本”董仲舒、“一代文宗”田雯、“清代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女篆刻家”刘淑度等名人都生长在,许多历史名人在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仅康熙、乾隆在题词作诗就逾百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明代靖难之役、菲律宾东王病逝等历史事件发生在,其中王墓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此开发的王御园吸引了大量游客。运河、岔河等自然风光壮美婉约,涯万亩桃园、城北生态林等田园风光多姿多彩,新湖景区、锦绣川景区成为人们假日休想的理想去处。以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食品为载体的“绿色”形象日渐凸显,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新的空间。
3、交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铁路以及即将修建的高速铁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带动了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承办各级各类大型会议、会展、节庆活动越来越多,为发展“会展旅游”、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客源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旅游者的兴趣已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化,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渐趋流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生活和现代节奏对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居民迫切希望能够在短暂的双休日外出休闲度假,缓解压力,因此近郊休闲游越来越受欢迎。我区地处京津塘都市圈和济南城市圈之间,生态旅游和工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城郊休闲旅游的兴起,与我区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相吻合。
(三)制约因素
1、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服务质量较差
区旅游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旅游规划策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与高技能接待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体制尚不完备,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我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尚不健全,旅游体制尚不完善,履行职能手段有限。旅游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行业执法力量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跟不上,制约着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3、内部发展不协调,相关行业承载力不足
旅游业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餐饮、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足,图形标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方面不尽完善;旅游交通车辆不足、车型落后;旅游购物娱乐场所分散,特色不突出。同时,市民文明程度、园林生态、市容市貌等方面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些都影响城市形象,制约旅游业发展。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部署,牢牢把握“看、看”目标,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突出“历时风尚、人文风情、田园风光、都市风景、发展风貌”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资源,强化要素整合,精心策划包装,深入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城”、“城市观光田园休闲胜地”两大品牌,努力建设鲁西北、冀东南集观光、休闲、商贸、美食、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