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管理 » 正文

旅游文学和营销间的发展

2021-4-10 | 旅游管理

 

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特色资源,而文化内涵作为旅游资源的灵魂,一直是研究者及业界关注的焦点。

 

应对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美”的需求动机,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客源,旅游当局及开发者越来越注重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及价值提升,旅游文学作为旅游资源及旅游地形象表述及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旅游地市场营销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旅游文学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一)旅游文学概念

 

旅游文学是指特定旅游活动参与者对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及其活动过程中任何现象、关系的认识与感知的(图文、声视频)表现形式,反映旅游者及旅游活动相关者(包括从业人员或观察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绪的文学。广义上认为,基于旅游活动而生发的文学形式都可被视为旅游文学范畴,它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体裁既包括传统的游记、散文、诗词曲赋、楹联、题刻、小说、科考纪实、小品等,又包括新技术背景下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不单指旅游者在参与旅游活动期间的文学创作,内容涉及对锦绣山水、名胜古迹、田园村居、园林寺院、风物民俗等的描述,还包括特定主体(可以是非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感知与评价,或者对他人旅游活动及相关旅游文学的感知分析记录等。狭义上是指记述旅途见闻,描写旅游地各种自然与人文景物,记叙、评介旅游地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由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思想、感情、见解的文学。

 

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旅游文学作为对旅游主客体、媒介描述及相关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统纸媒、电波媒体、网络及户外广告等)对旅游客源及其潜在相关者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内涵丰富的文学表达带给旅游者丰富的审美遐想,使旅游地景观价值无形中得以增加。

 

(二)旅游文学内容体系

 

旅游文学从题材分类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下方面。

 

1.诗歌、楹联类:包括以客观的自然景观中的山水为描写对象的山水田园诗,以室外景物或旅游展览为对象的景物诗,以及由自然景物、送别旅行等引起的咏怀送别及旅行诗以及传统形式的诗、词、歌、赋、曲、楹联、韵文等[1]。

 

2.散文类:包括各类游记、速写、小品、杂文、解说词等随笔、旅游日记,以及基于旅游活动的书信、报告、录音记录、科考报告等。

 

3.题刻类:包括名人题字(词)及摩崖石刻、碑刻(纪念碑、诗词碑、墓碑、标示碑)等。

 

4.传说故事类:包括风物传说、民俗、节庆故事、名胜典故及重大纪念性事件、名人掌故等。

 

(三)旅游文学特征与功能分析

 

1.地域性

 

旅游文学是旅游活动参与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行足迹的反应,其写作背景及依托的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内容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所写“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反映出的是诗人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夏,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的见闻。再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基于特定地域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同时抒发了诗人旅途中惆怅、孤寂的心情。

 

回顾此诗的感受会随着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机制等方面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该诗句为这座千年古刹赢得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这种地域性具有一定的不可转移性,表现出尊重史实的高度忠诚,追求的是身临其境、原汁原味。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被借用组成新的旅游吸引地(如某些微缩景观)。

 

2.时代变迁性

 

旅游文学记录某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经济变迁、生态资源等综合情况的资料及证据,反映出发展的走向及脉络,具有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价值,随时代变迁形成特定的文化传承影响力,对当前旅游地形象及宣传产生一定影响。如林升的《题临安邸》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原诗作者虽是意在讽喻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但也无意中成就了西湖楼外楼的盛名。

 

3.艺术审美性

 

旅游文学不同于单纯的导游材料和旅游手册,许多作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语言洗炼流畅、生动活泼、富有文采,状物栩栩传神,记事真切感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渔父》)“、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句将动静有度的形象美,对比鲜明的色彩美,以及音律美、嗅觉美、触觉美、人性美等集于一体,做到情景契合或达到景、情、理水乳交融,让人产生余音绕梁之美感。也容易使旅游者产生欲意亲临体会的情绪价值。

 

4.知识性

 

旅游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或很高的科学价值,对地理历史掌故、风土人情、民族风俗、博物特产等知识及了解人类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起着传导的作用。如“一世钟山水,欣然万里趋。为搜奇绝境,反喜路崎岖”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遍游名山大川,足迹北至燕、晋,南及云、贵、两广等十七省,所写每日游记身后成书《徐霞客游记》,志在考水文、地质、植物及其形成,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清代学者钱谦益赞其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其中关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地貌的纪录,更是世界科学史最早出现关于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这类作品大都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人文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必须深入山林湖海进行野外考察的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探险家以及求法高僧们的杰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