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正文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对策

2021-4-10 | 教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已被部分高职院校列为必修课;本文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基于高职院校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该课程改革提出对策,以此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发展;就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生产活动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素质高、能力强、零对接的人才更受企业的追捧,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按照职业岗位群打造知识—理论—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课程模式。始终将“自我学习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突破点,培养以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优良职业道德素质,熟练职业技能、扎实专业知识和可探索发现能力的综合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达到这个目标,作为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之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也必须与时俱进,全方位的进行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统领课程改革
     (一)构建多层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者希望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达到理想的状态,它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教学设计的初始。教学目标如按照教学实现时间长短来分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其两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远期目标),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眼前情况、家庭背景等因素对人生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近期目标)。这若干小目标构成教学过程中所特定的教学内容,它具有很强针对性、操作性、学习性;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将分解的若干小目标以岗位流程所应具备的实际可操作环节溶入到教学内容中。比如:对“自我认知”的认识可以算作一个近期目标,但它又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整体中一个不可缺失风向标,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整体中的基石,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模块。确立近期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独立性”,还应当注意它与远期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既所谓教学活动要设法体现教育价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一些相关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落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功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如何将个人的内职业生涯目标与外部的外职业生涯目标;个人学涯目标与个人的人生目标;个人就业能力目标与个人职场发展要领目标融合设计,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设计效果。又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基于不同个体设计的,教学目标设计中要依据个体的性格测试、个体价值观、兴趣、受教育背景差异调制多种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在这个教学设计环节上应注重弱化老师的功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设计,打造以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层次、多元素、多方位构建教学目标。第三、当前社会严重缺失奉献精神,衡量人的成功标准的因素越来越趋于功利,道德缺失、奉献精神差、贪图安逸生活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重要的是重塑学生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融合考虑,把自己当成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
     (二)构建多维度的教学内容
     基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教学设计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是多维度。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需求就必须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之相匹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把这门课分割为以下几大模块:围绕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课;围绕性格、兴趣、价值观探索的测试课;围绕提高各种技能的训练拓展指导课;围绕国家就业政策、行业前景分析研讨课。其中: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依赖向独立、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期,此时他们对职业生涯倍感兴趣,但却缺乏理性思考与规划。教师须充当一个引领者,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涯、职业生涯中进一步探索。测试课须借助测评软件等系列活动探索、求证个体的性格、兴趣,围绕性格、兴趣,以及职业发展的相关、相知理论确立个体近期职业规划路线、规划目标。技能指导课是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敲门砖,是以提升个体就业能力为目标,应以岗位流程中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设置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编排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实践活动、学生顶岗活动中,强调突出动手性、实践性。 
     正因为这些因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列入必修课,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做好从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前奏。打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得益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一支掌握心理专业知识、懂得学生心理过程、熟知国家就业政策的综合性的师资队伍。随着超文本化整体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不仅只是知识传递者,他们将成为教学编排者、组织者、高级管理者,只有这样的师资力量才能保证多层次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多维度的教学内容得以完成。
     (三)构建多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许多可实际操作的部分,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必由之路。第一:案例教学法应贯穿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通过本校大量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案例分析、讨论,并形成定析分析、总结将其提升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此调动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确学涯目标。第二:采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有许多内职业生涯因素需要借助各种软件测评工具来完成;如:兴趣、性格、价值观、自我认知等,让学生借助各种测评软件来完成对自我全方位的认识。第三、采用“集中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强调以个体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家庭背景为出发点,并结合当前的机遇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规划;所以在集体授课基础上要突出个别辅导,采用探讨为主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造式等教学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其目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涯同时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探究,形成适合个体差异、发展的职业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