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英语教学 » 正文

英语教学中的引导模式

2021-4-10 | 英语教学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视“将知识拷贝给学生”为己任,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成了储藏知识的“木桶”。这样的师生观、教学观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学生认知的规律看,“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经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才能消化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全过程,如何将课堂中的“知识拷贝”过程转变成“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呢?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我认为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转变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激发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好方向,随时随地引导、点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因此,在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上,教师的“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智慧,“导”出课堂的魅力空间。

 

一、导入引导讲究“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两三分钟的导入引导设计犹如打开语言殿堂的大门,诱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又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些许躁动的教室,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导入的“新”体现在是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与简洁性等方面。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乐曲导入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素养,激发兴趣。小学生对歌曲兴趣颇浓,恰当地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可营造活跃生动的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奠定基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图片导入上《Color》话题时,本人就给孩子出示了两幅内容相同的图片,一幅是彩色的,另外一幅是黑白的,问: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pictures9Whichonedoyoulike9Why9从而将孩子带入了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

 

3.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处于“愤”、“悱”的学习状态时,是思维最活跃、学习兴趣最浓厚之时,因此以“疑”入门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

 

4.温故导入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架设从“已知”攀登“未知”的梯子,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上《Seasons》时,我就让孩子用已学的天气知识说说What’stheweatherlikeinChina9和What’stheweatherlikeinAustralia9(当时中国是夏天而澳大利亚为冬季),带出了spring,summer,fall(autumn),winter等词。

 

二、讲授引导体现“境”,别开生面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给我以启示:就英语教学而言,应非常注重语言的情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及作用,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例如教学Whatdoyoulike?和Whatwouldyoulike9句式区别时,我带了多种不同的食物,用不同的句型问学生,在问前者时我只对回答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喜好,而问到后者时,除了表示自己的喜好,我还请学生品尝食物。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生自觉地进入交际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替换练习。这样的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提问引导追求“精”,设悬置疑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题”。有位教育家曾告诫为师者:“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需要,是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展现的需要;优化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提问的设计,是作为导演的教师的本职工作,故教师要把“问什么、为何问、怎样问”作为一门艺术去钻研,使问题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或“导航罗盘”,切忌将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变为毫无实用价值的“满堂问”。在教授“IliketheIt’s(形容词)”时,我设计了四问,循序渐进、成功地引导孩子将该句型在课堂上生成。在给孩子看逐个的小汽车图形时,我问了第一问:Whatdoyousee4接着第二问:Whatcolorisit4然后适时拓展词汇:0h,it’sacoolcar,doyouthinkso4It’safunnycar,isn’tit4最后问:Whichonedoyoulike4达到课堂语言生成的最终目的。

 

学问,学问,关键在“问”。问是深入的阶梯、长进的桥梁、觉悟的契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教师在提问引导时要留“空余”,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四、操练引导注重“灵”,兴趣盎然出契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