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计划总结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驻新各单位:
为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促进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服务业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制造业涉足价值链高端、实现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看,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速度慢、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人才少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正视问题,积极作为,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提升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完善发展涉农服务业,发展壮大职业培训业,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培育一批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构建起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加快物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性物流园区(中心)。加快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引导骨干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迈进,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我市工业主导产业和骨干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不断完善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开发区及各类工业集聚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园区或集聚区,搭建创业孵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检验检定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事业型科技服务机构改革,培育壮大一批骨干科技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产业规模。
(三)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装备制造业、采煤业信息化步伐,积极引导其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加快制造业链条上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围绕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材料采购、内部管理、资本运作、安装运输、产品配送以及后台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产权交易等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着力构筑“数字”。
(四)金融服务业。鼓励驻新金融机构、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对我市的信贷支持,积极引进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鼓励多种形式的风险创业投资。充分发挥证券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融资功能。推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支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
(五)商务服务业。加快人才引进,推进资源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发展财务、法律、咨询、市场交易等商务服务业,重点培植一批运作规范、诚实守信的商务服务知名品牌和企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打造总部经济。积极创办具有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突出发展产品交易展示等贸易型会展活动。规范行业中介组织发展,建立健全涵盖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的行业中介组织。
(六)服务外包产业。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工作,充分利用我市发达的机械制造业,大力拓展对外安装、维修、技术咨询、设备租赁等服务外包业务。建立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大力承接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开发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外包产业基地。
(七)涉农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作,加快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八)职业培训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特别是旅游、服务外包等人才培训,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委托培训、招标培训和订单式培养等方式,重点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训机构,加快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建设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适应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四、扶持政策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