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学科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人的一种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逐步培养高尚的科学素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另一层含义则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最终指向目标,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中心进行。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以供参考。
1.制定好每节课具体的且可操作的目标我们给科学素养定义了四个核心概念:科学概念(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这四个核心方面正对应着我们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的目标要有具体的描述,所以要把三维目标定在具体问题、具体活动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每篇教案上应有明确表示。
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天空,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要使学生学会自行探究,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加快溶解食盐的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了实验的成果,让学生像一个科学家一样亲历了探究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并且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远远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深刻多了。
新课程明确提出小组之间的交流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常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能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如教学《弹性》一课时,以研究橡皮筋的弹性大小为例,通过测量,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弹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落地的时间越长。由于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同,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大家通过交流讨论,获得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同的表述方式,获取较为丰富的信息。这时教师稍加引导就得出:橡皮筋的拉力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这个结论。这种学习是透明的,是主动的,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实验内容老师还可以在事先布置研讨课题,让学生为争取自己的发言权,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采访,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热烈地研讨,全身心投入“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参加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进行有效的提问。
3.1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每一单元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知识,而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申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上《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先演示点燃蜡烛,罩上玻璃杯这一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蜡烛点燃罩上玻璃杯后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氧气没有了,有的则猜测是氧气不够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两种可能,由此引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这种铺垫式的提问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有利于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2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
每节课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教师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动物和植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顾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外,提出动物和植物在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生物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通过这样反复的抢答,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
4.倡导独具个性的实践探究。
科学课,就其名称而言可谓是最能与大自然和科技相贴近的学科,就其特点而言是一门能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科,就其优势而言是一门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唤醒学生创造潜能的学科。《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因此,科学课堂应该是自由的天地,如果在课堂上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自由,牵着学生的鼻子,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案中规定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知识,那么学生又怎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的丰富内涵、满足其探究学习的需求?又怎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怎能培养学生自觉能动的探索知识的能力?科学的本质是对自然现象和人的思维及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因此,在科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超越教学目标的即定界线,超越单纯的传承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相信倡导这种独具个性的实践探究方式,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沿着科学的道路追求科学知识,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自主获取信息,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