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管理相关 » 正文

高校中的导师制应用思考

2021-4-10 | 管理相关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组织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教师、行政职员在本科生中进行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制度。为加强本科教学,西南科技大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体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始实施了在本科教育中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导师工作制度。

 

一、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

 

西南科技大学实施导师制以来,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导师制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各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严把导师资格关,进行了师生双向选择,把教学环节和学生教育管理两大板块充分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真正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学校要求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做到“六导”,即引导学习、指导研究、传导方法、引导发展、开导思想、疏导心理。

 

具体要求各学院根据专业情况有所不同,主要集中为:1.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熏陶学生。2.对学生选课、专业学习方法、学业规划和进一步深造等进行指导;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3.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校、院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选题立项及完成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4.指导学生就业和协助推荐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为择业就业做好思想准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1]事实证明,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不到一年,已经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本科生导师制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有利于本科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导师制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与学术研究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本科生专业素质的提高,适应本科生创新人才工程对专业的要求;第三,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二、导师制的成效

 

为进一步调研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运行状况及实施效果,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法学院为分析样本,分年级、分专业抽样选取了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收回有效问卷884张,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分析。

 

实施导师制后,所有导师都分别与学生采取QQ群、电子邮件、一对一交流、集体谈话等方式进行联系,按照学院要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即对低年级学生重点在于帮助其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专业基础的学习;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在于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经过一年的实施,成效显著。

 

1.导师指导方式多样,师生交流密切,开拓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导师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与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沟通和引导,100?的导师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见面会和交流会,有的导师集体见面会一学期近20次,单独指导多次,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很多困难。有的导师经常以短信的方式推荐给学生有益的书籍和值得关注的新闻。44?的导师曾经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47.5?的导师建立了专门的QQ群和飞信群等,方便师生交流。有的导师专门制作了《学生信息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和发展意向等,有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等。2007级有学生因打球而眼睛受伤,导师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华西医院的专家,使他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救治。2010级一个学生过年不回家,导师了解到她想参与一些实践锻炼,就为她联系了熟悉的茶道馆学习茶艺文化,开学后她主动给导师打电话表示收获非常大。

 

导师们配合辅导员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生活帮助、心理疏导,开拓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2.学生反响热烈,专业学习受益良多,学风班风

 

更加浓厚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导师对专业课的指导。

 

有些导师采取了案例指导和辩论式学习的新方式,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都用了“严谨”、“认真”、“负责”、“感激”、“兢兢业业”、“良师益友”等词语,表示对导师工作的认可和感恩。通过调研我们发现37.5%的学生通过导师介绍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现有课题,表示对自己有帮助并有兴趣参加。大多数导师要求学生阅读推荐的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定期批阅交流,学生表示很有收获。

 

在导师因材施教的指导下,法学院学生四级通过率、研究生报考率以及司法考试过关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班风学风更加浓厚。导师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

 

3.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法学院自实施导师制以来,2007级、2008级本科生通过导师制积极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4%的导师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指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52.5%的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了“挑战杯”演讲比赛等科技文化活动。2010年法学院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校初赛,收集参赛作品69份,作品质量高,参与学生面广,创学院历届比赛中之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