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育 » 正文

作文题材的几点启示

2021-4-10 | 学科教育

提起语文课,很多学生最头疼的就是作文课,十年寒窗,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可是,你无情来它有意,六月天里等着你。那么,作为高三学生,整天泡在题海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获得考场高分呢?本人认为,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打造文化底蕴,才能成就考场高分作文。

 

首先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获得高分。

 

例如05年高考满分作文: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着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却忘了官场的失意,忘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再如: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有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语言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他传达彼此的关切。

 

上面两个作文片段,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不落俗套,别具一格其次,要广泛积累素,活用书中的文本素材。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有许多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考生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是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智退秦师挽救了郑国;口若悬河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胸有成竹的触龙说服怒气冲冲的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出口成章的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这些来源于课本的事例,经过我们巧妙的运用,就成为说话艺术的典型材料。

 

素材能否优化运用,往往决定文章等级的高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考场写作时不是记忆仓库里没素材,而是缺乏对素材的思考和发现,是有货不会用。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是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把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梳理,合理运用,也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

 

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田隐居》)李白离开长安后,投进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上源自课本中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可与“人格独立”之类的话题相连。可见课本中处处都有鲜活的例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用心感悟,艺术处理,这些事例就会激活我们的文章,使其亮丽无比。

 

马克思对别人的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达马克思胸怀宽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轼虽因“乌台诗案”别贬谪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个材料可以与“胸怀豁达”等话题相连,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将会使文章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

 

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强秦因不施“仁政”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过秦论》)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他自己爱护天下的百姓。(《阿房宫赋》)以上4段材料都体现了民本思想,与我们时代脉搏相连。

 

其他源自课本的材料举不胜举。

 

像学习问题方面,我们想到旬子的《劝学》及韩愈《师说》中的语句,关于“亲情”方面我们就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及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本中的材料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解读庄子,我们明白什么是逍遥潇洒;解读屈原,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人间大爱,解读杜甫我们明白了什么事忧国忧民……借助与教材,我们可以走进古人遥远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看了这些例子,同学们就会明白我们少的不是书,我们少的是激情,是体验,是与文人墨客们进行跨越时空的感情交流。让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在语文课本中淘得我们高考作文中的这桶金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