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中等教育
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常常会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纵观本校《动漫设计》课程的教学历程,大多按传统学科的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际情况,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
行为导向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则应因人因时施以不同的“教”。“教”在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二、行为导向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劳动部对职业培训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教育工作的任务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行为导向法进行教学。
这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知道:行为导向教学法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提高了职业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课题:《动漫网页设计》
1.训练目的
(1)训练学生查阅资料,与人协作交流,合作能力;
(2)训练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用动漫技术设计个人主页所需的各项技能。
2.训练内容
帮助学生学掌握运用动漫技术制作网页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组织形式
任教班级是2009级计算机及应用班,人数为42人。以班级为单位,5~6人为一小组。分组的原则主要有两类,一是自愿原则,即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分组过程,学生自愿组合。第二种是指定原则,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方案,指定某些学生为一组,并推选小组长。以上两个原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应注意每组人数不能过多。
4.时间
10课时。5.训练步骤及要求(1)查阅资料、收集素材(2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个人网页一般包括的要素及制作方法;(2)预备知识学习(2课时)。各小组自学,加讨论;(3)制作阶段(4课时)。各小组合作制作主题风格各异的动漫网页;(4)成果汇报、总结、评价(2课时)。
各组在班级内汇报、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讨论、评价等交流。
教师综合各组的成果,指导学生归纳。6.学生成果评价标准(1)成果是否与单元训练计划的目标相一致;(2)成果汇报的展示手段是否有利于交流;(3)网站的基本要素是否完整,网站是否能被大多数同学认同,这意味着点击率的高低。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被咨询者和指导者,回答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课程教学内容中类似的学习情境设计还有《动漫MV———珍爱生命》《动漫设计———职校生活的一天》《动漫设计———求职简历报告》等。
四、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转变有个较长的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在理念上是非常先进的,行为导向课程和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但实施“项目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的要求之高,我们也要充分估计。
2.教师的不适应问题
(1)教学准备工作量加大。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选择适用于教学的项目,以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2)知识面不够的影响。新课改要将教师的创新意识放到第一位,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从原来的“面”和“线”变成了“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重新设计教学理念的同时,还需不断拓宽知识面;(3)实践太少。由于管理体制及实训条件的限制,一名专业教师真正做到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师注重自身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3.教材的不适应问题
教材建设是以地区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单一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