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电影电视
一、锁定小人物小命运实现情感共鸣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以及新事物、新观点瞬息万变,大时代下的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繁重,心理渴望被认同,需要释放情感。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总是由这样两种基本元素组成,一是感觉,二是感情。情感贯穿人的心理活动,人离不开对情感的诉求。好的微电影应该作用于人的内心,应该是对生活的深切感触、对人性的细腻刻画。曾在网上热播三天点击量高达1000万的《看球记》,虽是一个相机品牌的广告,但其通过一对平凡父子的看球经历,传达了深深的父爱,情感真挚,观众也很容易地接受了广告的植入。和这个世界相比,每个人都只是“微生物”,柔软而脆弱的内心很容易被那些微小的细节打动。当80后和那些有梦想的人在看了《老男孩》后,无一不被其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仅6分钟的《天堂午餐》在网上引起了高点击率,在央视新闻也报道了该片,“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片中儿子给去世的妈妈做了一顿妈妈盼望已久的午餐,却只能是送往天堂的午餐,这个儿子迟到的孝心引起了网络上大多数网友的热议,被很多人忽略的“孝心”话题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于是我们会发现,《老男孩》、《看球记》、《天堂午餐》、《来信》等这样的微电影,会让那么多人泪流满面不可遏制。
微电影正是努力去挖掘和展现那些被主流电影所抛弃、被宏大历史所遗忘的小人物、小命运,尝试表现这些普通人的情感、选择、梦想,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将这种煽情的因素放大到极致,而受众在微电影中也寻到了自己情感的归属,引起了情感共鸣,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和释放。
二、突出创意与视觉体验满足受众求新求变心理
微电影可以说是适应了时发表展的电影的一种新形式,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的转向,快餐文化的盛行,改变了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微电影正是满足了人们对视觉的依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高效率的年代,只需要点击鼠标,耗费很短时间,就能用3G手机或上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谁能迅速的突出创意,抓住受众视觉体验,才能满足受众求新和求变的心理需求。
佳能《LeaveMe》微电影就用独特的创意故事实现求新。一个摄影师因妻子离世而一蹶不振,在他父亲为自己拍照时,他从现实进入了相机的影像世界,曾经的生活经历捉格呈现,当父亲按到有妻子的画面时,他在手心上写出“leaveme”。5分钟的微电影颇具创意,最后定格在了向父亲挥手告别的手势,也将观众定格在了影像魔法中。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是人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我们所认知的绝大多数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黑格尔从哲学上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唯有视觉和直觉是“认识性的感官”。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个看法,因为唯有视觉和听觉是“远距感官”。短短90秒的《一触即发》,竟是炫目、紧张的场面,“跳伞”、“追车”、“爆炸”等充分满足了观众视觉体验,变化层出不穷而又充满悬念。微电影的关键还是创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餐文化主打的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于事物的新鲜感也很有限,受众求新和求变心理则更加挑剔,如果在打开微电影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不能有效地突出创意、抓住受众的眼球,就无法释放蕴含的情感力量,瞬间秒杀观众的感受。
三、人人都是导演实现“自我实现心理”需求
如今是一个释放和表达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视觉文化真正的成为一种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就好像白话文的普及使得每个识字的人都可以写作一样,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使每个普通人能够像使用文字符号创作文学作品一样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作品。”
①前所未有的参与人数和观看人数,让更多的草根阶层加入到了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之中,让更多的草根阶层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发出了个人自己的声音,获得了表达自我、表达内心,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别加以定义分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当满足低级需要之后,人类就会产生一种超越生存的满足,和来自自身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实现心理。
②简单来说,自我实现需要就是人想要实现自身的全部潜力。观众在观看微电影时会寻求自我实现的形式,往往是受众希望适度的参与进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天堂午餐》的制作者便是一个大三的学生,用手机的拍摄功能制作的微电影。在网络上人们甚至参与剧情走向的讨论,和片子导演直接进行互动,结局让大家说了算。正是在这样的网络消费时代,很多传统的角色都会被改变,如今的导演和观众各自承担的角色逐渐模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导演:自己确定时间、自己主宰表达方式,电影突然不再仅仅存在于银幕与观众之间,同时也满足了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拍不好吗?就因为总是纠结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而忽略了细节上的审美追求,如果我们的电影不能走进观众的心,我们怎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这是对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拷问,也是对微电影前景的一种审视。如果电影能够感动观众,了解观众心理需求,我们的电影便无需继续在艺术与商业见纠结。无论是从表现的主题、制作的精良还是凭借新媒体的播出平台,微电影都有其成功的原因,但是解析受众心理需求,研究观众收视行为,将对微电影未来发展和中国电影发展产生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