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电影电视
一、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
1895年12月28日,被电影界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究其原因,最根本就是在这次放映活动中,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开始售票。将这一天作为电影的诞生日,正是对电影商业性的确认。由此,电影的商业性是与生俱来的。
好莱坞电影的瞩目辉煌,就是对商业性作为电影的本质属性最有力的肯定。好莱坞电影是当代商业电影中的翘楚,雄霸世界电影票房,主导电影发展走向。90年代初期,好莱坞影片的产量不及全球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却收获了全球票房的70%;美国的影视和音像出版业,自1998年起,已经超越飞机制造和农业产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成为美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中国电影史,我们对电影商业化的态度是漠视的。“1979年前的中国电影是在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国家垄断、产销分立、统购统销的电影工业体制中运作的,电影的商品属性几乎被全部遮蔽掉”。
[1]1979年之后,即使到了由第五代一手开创的较为辉煌的年代,《黄土地》《红高粱》的成功也主要是电影艺术的成就。而商业,则被放到了历史和记忆的回收站里。
改革开放以来,好莱坞的电影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好莱坞电影作为实践商业电影的代表,和原先我们固守的更加偏向艺术的电影有着巨大的区别。好莱坞电影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了一种意识上的冲击,中国电影业开始尝试走向商业化电影的道路。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英雄》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商业大片时代。商业性在电影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电影成为一个高成本的商品后,商业之于电影就如母乳之于婴儿,很难想象在现今,没有了商业的电影会成为什么状况。中国电影的繁荣景象,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电影带来的,电影的发展和强盛,永远绕不开电影商业化的议题和过程。
二、中国商业化电影的模式初探
探索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模式,绕不过张艺谋、陈凯歌。他们立在中国电影潮头,对于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尝试,走在其他同行的前面,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对中国电影商业化的个中滋味,品味得尤为深刻。他们所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立在时代的潮头,是整个中国电影的持牛耳者,从他们的创作和作品中或许我们能窥到中国电影在当下的现状和未来走势。
(一)“二平模式”
诸如香港电影人麦兆辉、庄文强与刘伟强的“铁三角”,大陆电影圈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三角”组合,与麦、庄、刘身份都是导演的组合不相同的是,大陆的“铁三角”是由一个制片商,一个发行商和一个导演组成的。由于其中俩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平”字,我们暂且用“二平”的称呼来定义他们的合作方式。
其中一个“平”,指的是北京新画面影视公司的老总,张伟平。
张艺谋的铁杆投资人,1996年北京新画面影视公司始创就是为了张艺谋的电影。从1996年至今张艺谋的十一部作品,新画面都是投资制片的主角,二张也在很多场合下都表达了二人间的友谊之深重。《英雄》作为中国电影划时代的标签和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张伟平就是其幕后推手。另一个“平”是中国电影的官方掌舵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在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时代,中影积极与新画面寻求合作,成为《英雄》的联合发行商,负责影片的中国区发行,在取得巨大利益之后,紧接着又与新画面联合推出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制片和发行的强强联合下,电影在票房上取得的辉煌成绩一时无二。
此后,三人再无此合作,甚至由于《三枪》的原因逐渐交恶。不过,“二平模式”给我们留下一种成功的电影商业运作模式以供参考:一个优秀的导演和一个有着充足资金的制片商再加上一个捻熟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商,三力齐发,无往不利。
(二)电影类型化
武侠之于中国,就像西部片之于美利坚一样,是独特的民族特色,也是最容易让世界电影市场接纳的。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一时风光无限。
《英雄》搭上《卧虎藏龙》之风,一个月之内,取得五千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蝉联全美票房排行冠军,这一亚洲电影在北美市场取得的奇迹,是张艺谋的成功,更把武侠片这一电影类型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一个巅峰。类型片容易取得观众的认可,因为它是基于常年的实践中逐渐完善的创作方法,已经经由考验和论证过的,对于电影的商业市场投放风险小,回报大。
(三)电影营销和市场运作
2002年,在张伟平的运作下,《英雄》在拍摄期间封杀所有宣传,把首映放在了人民大会堂,这是以往中国电影营销发行上从所未有的。随后的《十面埋伏》推陈出新,主动放弃“走四方”的宣传方式,用二千万打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首映盛典。除此之外,张伟平语出惊人的话语也成了张艺谋电影最好的宣传口号。《英雄》上映前对四亿票房的预测吊足了大众对影片的期待;《十面埋伏》上映前“看了你不哭来找我”的豪言如雷贯耳。
虽然遗人以笑谈,但他知道,即使很多人会不喜欢这部电影,也会在强大的心理暗示和宣传攻势下,抵挡不住好奇心的诱惑买票走进影院,高票房的诞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张艺谋携《十面埋伏》再次飘红中国电影市场时,陈凯歌的心中难免不会波澜起伏。随之2005年年末推出大作《无极》。虽不能否认《霸王别姬》已然有了丰富的商业元素,但《无极》依然可以看作陈凯歌对商业电影第一次彻底放开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