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相关 » 正文

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管理

2021-4-10 | 经济相关

 

我省山区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造就了山清水秀、旖旎多姿的江南风光,还养育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山区文化。建设“山上浙江”,必须充分挖掘蕴涵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悠久历史传统的山区文化资源,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山区文化资源,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这既是打造“文化大省”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省山区文化资源以及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浙江素有“文化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人文荟萃,物产富饶。在现代文明席卷平原城乡的今天,山区因为地域上相对封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元素受人为破坏较少,其间的古建筑、地方戏曲、民间特色手工艺、活态的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平原地区相对稳定的保护。

 

这些“养在深闺”的山区文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无我有”优势资源,是山区发展重要软实力。

 

(一)我省山区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

 

山区文化与平原文化相对而言,由于山区的区位、地形、交通等原因,与外界的经济、社会交往相对较少,因此也就更多地保存了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特质,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文化宝库。我省的山区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要是古村落、古建筑、古廊桥、古窑址、古矿洞、摩崖石刻、革命史迹。目前,我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绝大部分位于山区县或山区乡镇内。浙西南山区,是古村落、古民居、古廊桥、古窑址非常集中的地区,丽水市有国家重点保护古建筑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历史文化村(镇)9处、古村落12处,这些古建筑形态和风格上各具特点,体现了浙西南山区的传统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以龙泉市最为密集,有300多处。这些窑址产品种类繁多,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设施遗迹,为研究古代青瓷文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著名的“廊桥之乡”泰顺,有各式古桥900多座,其中有15座廊桥和仕水碇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来,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老区,一些革命遗址相继被开发出来。中共浙江省委旧址、红军挺进师旧址、浙北新四军根据地、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等,成为重温浙江革命史,教育现代人的天然课堂。据统计,我省共有32个老区县(市、区),另外还有31个县(市、区)分布着老区乡、镇、村。全省有老区乡镇713个,老区村12245个。32个老区县(市、区)共有土地面积5353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53%。

 

非物质文化方面,主要是民族民间工艺和艺术,如民间曲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据统计,2006年我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4项,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入选85项,两次我省都名列全国榜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05项。全省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相继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327项。闻名遐迩的丽水“青田石雕、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手工技艺,绍兴“绍剧”戏曲,衢州“西安高腔”,余杭“滚灯”舞蹈,东阳“东阳竹编”,长兴“长兴百叶龙”等等,都被入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余杭“滚灯”还被送到北京奥运会上表演。

 

这些民间工艺和艺术,浓缩了当地人民群众世代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体现了民间的智慧,折射了传统的光辉。畲族作为我省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温州、丽水等地的山区,龙游、桐庐、武义等地的山区也有部分族民。畲族的农耕、婚礼、祭祀文化是我省山区文化园地中的一支奇葩,这些年来已经成为山区民族旅游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我省山区还积极利用原有的传统文化因子创造现代型的文化业态。如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的“古堰画乡”,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下,成为了一个艺术创作、工艺习训、油画生产的基地。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链实现了艺术与市场的成功对接,千年古堰焕发出新的文化和商业生机。

 

(二)我省山区文化保护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山区文化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扎实推进文化保护工作,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开展普查、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展示传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文化保护抢救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坚持政府保护为主,同时以改革的思路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坚持依法管理,确保文物保护、利用行为规范有序。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总目标,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覆盖面,加快整治整理工作进程,抢救保护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快速消失的传统文化,构架起比较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我省在山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快保护规划编制进程,基本完成了包括山区古村落在内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加强对古镇古村落内重点保护区的保护,从严控制风貌协调区的建设,积极推进保护整治工作。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重点考虑欠发达地区,加大对古村落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吸引民间资金的加入。三是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摸清山区古村落的数量情况,科学客观评估价值,纳入到依法保护的轨道上来。1991年、2000年和2005年先后审定公布了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共78处,其中相当部分位于欠发达山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两批4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也正全面开展中。近年来,政府公共财政加大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如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已从2000年的300万元增至现在的600万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