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正文

构建和谐研究生阶段教育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2021-4-10 | 教育研究

摘  要:研究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作为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组织部分的师生关系问题日趋凸现和紧迫。本文拟将某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研究生与导师师生关系锁定为对象进行研究,为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师生关系提供有益启发,这对青年导师正确、科学的处理好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当前大众化背景下有力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需要大量的高级智力支持,对高品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在提高,除了本科生扩招外,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规模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在规模化培养的大背景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师生矛盾重重、冲突频发等折射出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更是从一定程度揭示了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僵化、情感淡漠、甚至恶化的现象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出于对目前我国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状况的担忧和思考,笔者选择以某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由小着大的反映当前规模化培养条件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现实情况,借以探究研究生教育的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构建和谐研究生教育的师生关系提供启示。
        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教导的过程当中,导师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一方,研究生本身也负主要责任,根据笔者对某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导师和研究生双方面展开的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结果,并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的现实情况,笔者着重从三个层面对规模化培养条件下构建和谐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师生关系提出对策:
        一、社会层面--稳步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
        截至2009年全国总共招收研究生44.90万人,而师资力量和物资设备都没有按照这个速度增加,生师比逐年递增,导师负担和压力加大,学生与导师交流并得到全面指导的机会减少,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供求矛盾,再加上研究生群体的独特性,他们的实际情况各异,在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们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更明确的目标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导师忽视了他们的个人需求,并且师生之间明显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他们会有比较大的反弹,这种压迫和反弹直接导致当前屡屡出现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师生冲突升级、师生情感淡漠等负面事件。因此,如何调整招生政策使之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能同时缓解规模化培养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我们需要慎重思考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导师队伍的建设来考虑,这将在下文进行论证和探讨,单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肯定会忙不过来,如果将研究生招生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导师尽可能多的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加强师生对话频次和效果,这种个性化指导不仅可以增强交流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且也是最好的师生亲近的机会。
        二、高校层面
        2.1 提供师生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高校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建立起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学术往来,联合其他高校的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以科研小组或学科专业为一个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学术研讨会,由导师和研究生轮流做专题报告,为导师和研究生双方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学习气氛浓厚、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环境。调查中基本上所有的研究生同学都谈及在与导师交往过程中,如果有与导师在学术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他们往往是选择“听从导师的意见”或“放弃不一致之处”,很少会有学生“和导师据理力争”,他们在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已经被教育成了一个要听老师话的乖学生,认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他们也不敢向权威挑战,这时如果导师善于引导,崇尚真理而不图虚名,以平常心来对待学术之争,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在学术讨论中勇于思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导师会要求学生尽量多听讲座和学术报告,更要积极的自己做报告,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扩充自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师生情感,学生会觉得导师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是在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同路人,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由于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整体学术环境也能更好的形成。
        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冲突升级等异化现象使原本纯洁的象牙塔屡屡出现在新闻负面报道中。要重构和谐师生关系,需要高校对营造尊师重教、关心学生的良好氛围的努力,引导社会从正面关注研究生教育,给予导师和研究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2.2  完善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
        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效果和质量是研究生与导师双方内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一位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的探索精神、淡然的处世原则的导师会对研究生的培养给予更多的热情、责任和关注,研究生也更欢迎这样的导师来指导自己。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完善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是当前导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除了目前比较偏重的发表文章篇数和发表刊物级别、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以及科研奖励等方面外,还应该更多的注重指导能力、指导态度和指导效果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大对研究生导师思想品质、人文修养和个性风度等方面的考查力度,对于导师“教书育人”工作,尤其是对于“育人”工作做得好的,除了表彰宣传外,还可以在评定方面有一些激励措施,让那些重视教书育人的导师得到尊重和发展。道德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是十分可行的,这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那些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做出学术腐败行为的导师滥竽充数,也可以更多的了解研究生们的意见,减少那些无视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将研究生当成自己完成数量评估标准的廉价劳动力的做法,纠正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倾向,进而起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将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分配到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上面,使导师和研究生不再被认为是老板和雇员的商业关系,而是回归到纯洁的益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积极支持青年导师和中年导师进修和培训、或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和讲座进行研修、交流和提高,加强导师队伍的道德建设,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导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实现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