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农业技术效率改革思考

2021-4-10 | 农业

 

1.对生产率水平的分析和测算,一直是各国和各行业关注的热点,研究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寻找和测算促进生产率提高的来源上,研究的视角往往都放在对某一国或地区、某一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和测算上面,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关于生产率研究的相关文献,但尚未有专门针对于安徽省农业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近几年大力发展工商业,但是农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研究安徽省的农业生产率变动,对于安徽省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安徽省农业及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

 

2.1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距离函数,并进一步对安徽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国内关于农业生产率测算研究中几乎所有都将产出指标设定为农业总产值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有徐琼的研究中将农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之一,而在投入指标中基本上都是从劳动力、土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的,只是所选择的指标有些细微的差别n矧。通过对各种研究的指标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产出指标选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太合适,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往往是指狭义的农业而不是从广义上所说的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而且由于地区的差异,对于林业、牧业和渔业各地区差异较大,一般不具有可比性;而农业总产值作为一个地区的农业总规模和总量,核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核算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使用反映最终成果的农业增加值更加合适,当然马凤才等人认为可以将粮食作物产量作为产出指标,实际上我们认为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和反映农业总规模的价值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起作为产出指标,则具有强相关性,并不能表达出是两种产出的概念,实际上徐琼的研究也是如此。而投入指标的选择应该要和产出指标有着强相关性,也就是如果产出指标用狭义农业的指标,则投入指标也应该是与狭义农业相关的指标,如果产出指标是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广义农业的概念,则投入指标也应该包括农林牧渔业的投入。因此,我们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易获得性,选择农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选择与狭义农业有关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业从业人员数和年末实有耕地数作为投入指标。

 

在数据采集上,我们选择了2001--2009年安徽省17个地级市农业投入产出指标数值,其中为了避免不同年份农业增加值所受到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将农业增加值的数据根据2001年的可比价格进行了换算.四个投入指标因为都是实物量指标因而未作任何调整,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02--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

 

2.2基于DEA方法的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测算结果

 

根据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资料,从产出导向出发,假定规模收益可变,我们首先单纯以DEA的方法利用软件DEAP2.1系统测算了2001--200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技术效率,在表1中列出了测算结果。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9年只有宿州、铜陵和黄山三市农业技术效率全部为1,其投入产出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在技术上是有效的,而蚌埠、六安两市九年来全部为技术上无效的,六安市也是17个地市中农业技术效率最低的,在2001--2009年的九年时问里技术效率始终处于垫底的位置。而且与其他地市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蚌埠市虽然在最初的两年里农业技术效率较低,但是从2004年开始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很快,但2008年后又出现了下滑势头。从技术效率提高的角度来看,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农业技术有效的地市由2002年的3个发展到2003年的8个,几乎占到了所有地市的一半,2004年和2006年技术有效的地市甚至达到了9个,并且近年来各市农业技术效率提高较快,除了六安、淮北和宣城三市以外,其他各市的农业技术效率均为有效或弱有效。从时间上来看,2001--2005年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五年来共提高了7.5%,随后的四年农业技术效率在波动中提高,2009年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938,较2001年提高了7.9%,也就是说在保持现有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安徽省的农业产出只需要提高6.2%就可以达到技术有效,从整体上已经非常接近生产前沿面了,农业技术效率具有弱有效性。另外,从各市九年来的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来看,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是不断提高的。

 

各市农业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动的关系.以及是否达到了规模最优,则需要对每年的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但限于篇幅本文只选择最近的2009年作为代表进行分析。表2中列出了分别从CRS和VRS角度出发测算的200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测算结果。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合肥、马鞍山、黄山三市无论从CRS还是VRS技术下都是有效的,均位于生产前沿面上。而其他14个市均是CRS技术无效的,都位于生产前沿面以下,其中最低的六安市的农业CRS技术效率只有0.592,说明在保持当前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六安市大约还可以提高40.8%的农业产出。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各市的农业生产并不都是规模最优的,因而从VRS角度分析技术效率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VRS技术效率来看,共有8个市农业技术有效,位于VRS生产前沿面之上,而剩下的9个市中有6个市的技术效率在平均水平之下。但是除了技术效率最低的六安市外,其他各市均是弱有效的,最低的六安市技术效率仅有0.703,这和六安市位于皖西山区.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也非常符合。从规模效率来看,只有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黄山达到了规模最优,其他的13个地市规模效率均小于1,均没有达到最优规模,如果从整体来看,安徽省的规模效率2009年达到了0.918.基本上具有弱有效性。从规模收益变动来看,只有淮南和铜陵两市落入了规模收益递增区域,说明两市的农业投入规模如果增加就会使产出得到更大比例的增加。

 

当然位于规模收益递增区域时,往往也表明该市的农业规模较小,未能达到规模最优配置,因此增加规模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加产出,这与淮南和铜陵的情况基本相符,这两市辖区面积较小,经济基本上以工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够。另外有11个市落入了规模收益递减区域,规模收益递减表明这些地市的农业规模可能较大,再增加投入的话会造成技术效率下降,因此这些地市不应该再从增加投入规模的角度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