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艺术理论
油画作为上层建筑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诞生之日就有着再现与记录的功能。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追求人性解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人类自我认知不断提高,油画吸收了诸如透视、解剖等更多科学元素,形成了强烈的写实造型视觉,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立体图像成为油画造型的最大特点。当然,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潮、地域特色以及画家的个人性情对油画风格的多种面貌产生影响。此后,油画家作为世界物象的观看者、记录者保持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权利。然而,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宣誓照相技术的诞生。1888年,乔治•伊寺曼发明了照相机、胶片及加印技术,由此摄影以其快速、简便、精确的再现客观事物,逐渐取代了油画作为世界物象记录者的地位。
后来的电影电视、数码影像等现代影像技术的发明及普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观看方式,同时,借助于现代影像技术,世界被视觉化、图像化了。所以,“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影像技术对其他艺术门类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影像和油画彼此之间的影响更是此起彼伏,互动发展。
一、经典传统油画的观看对象与方式
1.女性人物始终是油画表现的主题。在西方油画艺术形象中。女性始终是从男性的观看视角出发,作为被描述对象成为绘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特里萨•德•劳雷蒂斯认为“女人始终是基本的表现主题,不管是被直接作为欲望的对象还是借以表达期望。这种与力量和创造性密切相连的欲望是推动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动力”悼1。在欧洲油画史上许多著名的大师都是男性,女性被当作表现的对象和基础,或者成为他们面前的一面镜子,而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为世人瞩目,因此可以认为传统美术史只关注那些通常在本意上为男观众创造女性形象的男画家。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20世纪弗洛伊德的《女人体》等等作品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审视女性,提供给观众相对单一的观看对象。这是由男性在社会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因此女性被男性为主的社会本身的主观化要求所弱化。而油画史上有非凡成就的女性画家少之又少,她们存在,但只是在艺术史学家的眼中消失了,而艺术史学家又大多是男性。美国女性学者琳达•诺奇林在其《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说:“但如果艺术家不巧是女人,千年的罪过、自我怀疑,客观世界会给她带来不可避免的困难,即使作为现代世界的艺术家也如此。”p1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探索自身方面有所欠缺。
2.传统油画更注重观看对象的整体性。油画家作为特定时期世界物象的精英观看者、记录者在绘画历史上占据了较长的时间,他们占据着观看的地位以及主动权、专享权。但由于服务于宗教神权和受传统绘画观察方式的影响,传统的画家在他们的工作中与对象保持着天然距离,思维定式导致观看方式的单一。也就是说最终在油画画面中,传统画家更注重观看对象呈现的整体性,形象的完整性,尤其是女性人体对象的完整性,各个时期的欧洲经典名画无论风格绘画语言如何多样也都突出了此特征。这与欧洲宗教文化通过油画艺术反映其故事的叙事性、文学性、神圣性的历史传统有关。
随着照相技术以及电影的出现,这种观看者地位发生变化,普通民众都可以是物质世界的记录者和被记录者。油画单一的记录方式被取代,影像的记录在有可以分割成不同片段以及可复制特质的同时又有连续记录特点。与油画相比较,更主要的是作为创作主体的摄影师与传统油画家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他们“深深沉入到给定物的组织之中”HJ,这种区别从而也影响改变着传统油画家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观看方式。在影像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影像对传统造型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画家的审美理念、视觉习惯、创作方式等众多方面。
二、油画创作对影像技术作品的借鉴
1.借鉴其观看方式及对象的多样化。传统画家更注重画面对象的整体性,摄影师则深入到局部细节,然后按照自身的创作理念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所以影像技术与传统油画在反映三维立体图像画面呈现的特点上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影像追求细节特写、放大局部的性能,所以更符合女性敏感、心思细密的特质。而物象的局部放大。以前所未有的感观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性和诱惑性。影像技术的简便快速、易于掌握、可复制性,以及展现世界的丰富性给女性艺术家带来在艺术形态上的特别意味,从而也为女性画家脱离男性的凝视眼光、成为自身的观看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0世纪美国超现实主义女画家乔治亚•奥基芙在油画艺术中借鉴照相技术的特写性质就是这种现象的代表人物,她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开辟新的道路。
奥基芙在绘画中一改传统油画以女性人物为主题的束缚,除了极少的人体形象、山脉、贝壳外,最为人熟知的主题是花卉。在传统油画绘画史上这是一个较为次要的内容和绘画对象,属于静物画的范畴,早期服务于肖像画,后期成为独立绘画题材,花卉在画面中以整体方式再现。所以,不论是17世纪佛兰德斯的勃鲁盖尔的《瓶花》、18世纪荷兰的凡•奥斯的《玫瑰、百合和大丽花》还是后来的凡•高、雷东的花卉作品,基本上是描绘器皿之中的花,注重整个花束、器皿、其他物件、台面和具体背景空间在明暗、形色、肌理、虚实上的处理,展现画家各自的绘画语言。奥基芙的丈夫是美国著名摄影家艾尔佛雷德•施帝格利茨。受其影响,她花卉油画的创新在于避开平常的现实主义静物表现手法,选择较少的花卉品种,如鸢尾花、唐菖蒲等。采用夸张的手法,使其膨胀扩开直至超出画面的边缘,弱化对象的客观面貌,脱离客观对象的整体形象,形成类似于点线面几何形状的画面语言。其风格化的绘画从而也引起无数评论,且争论不休。
2.借鉴其观看方式的影像化。奥基芙油画的局部特写式的构图是她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形式的构图在当时的绘画界之前未曾有过,明显受到摄影特写观看方式的影响。注重花卉局部的特写及描绘,线条柔和,造型简约明确,色彩清淡优美,弱化写实因素.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奥基芙绘画构图基本上只取单朵花头,如同从摄影的角度近距离描绘其中的局部特写,抽象的、具有肉感的褶皱花瓣,说明她所感兴趣的部分是深藏不露的,她向观者展示的是不断扩展的视觉隐喻和个人内心体验。她借鉴摄影技术观察世界的视角,为油画开创了一个微观宏大的感官世界,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女性精神世界。当时的评论界对其油画作品争论的主要针对点就是她那些隐喻的花朵,是否暗示女性体征,其花卉油画是否植根于她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变向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观看者自身产生的丰富幻想等等。她本人则觉得这是过度诠释甚至是扭曲的解读,反对人们从性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艺术,否认这种隐喻和象征。在自然界,花本来就是植物的繁衍器官,自然界动植物的繁衍本身就是两种基因结合的复制行为,而这种可复制性与影像的特质几乎相同,借助照片的特写形式,奥基芙展示的是生育和繁衍的神秘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