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摘 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校企之间只有准确寻找到结合点并进行科学的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都满意的适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校企之间 结合 对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可以说校企合作已成为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在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如何找到切入点与结合点?双方如何对接?将必然影响人才培养的形式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中校企之间的结合
按照通识、通用、统一的无差异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如果可以?缤耆?歉咧霸盒5脑鹑危?拿矗?凑兆ㄓ谩⒄攵浴⒂胁钜烊瞬排嘌?勘昱嘌???蚩隙ㄊ切F笏?焦餐?脑鹑巍R虼耍?诟咧霸盒H瞬排嘌?芯捅匦胝业叫F蠛献鞯目蒲Ы岷系悖?⒒痈髯杂攀疲?⑿纬珊狭Γ?拍鼙Vげ钜旎?瞬排嘌?勘甑氖迪帧?br />
1.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结合
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企业技术培养目标和企业文化、管理、素养目标。所谓校企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是指校企虽出于不同考虑,但为了各自利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双赢而开展的合作教育活动。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上,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企业则充分发挥的生产及经营管理优势,把以理论知识教育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直接实施实践操作为主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以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结构以能力模块为本位,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融合于人才培养目标中。从而通过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明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明都班”人才培养目标就明确规定为:在原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江苏明都汽车集团服务文化、管理知识和专业素养,培养掌握江苏明都汽车集团代理经营的4S店车型结构、原理,对汽车进行检修和维护,适应从事江苏明都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既要注意行业企业对人才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一些共性需求,但更要特别注重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仍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标准。为了满足这种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标准,应采用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法。即将学生能力培养分成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基础模块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身体素质以及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模块。通用模块是针对行业的要求,所有人员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专用模块则根据特定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
3.人才培养角色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角色是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学科、专业方向,组建由行业、协(学)会、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科研单位、高职院校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加强与行业、协(学)会、企业的全面联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等。行业、协(学)会、企业的角色表现为:行业、协(学)会、企业的技术、管理专家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计划及实训计划的安排等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以及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人才培养过程的结合
校企紧密结合,分工负责,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学生大部分理论课程学习集中在校内1至4学期内完成,同时每学期在企业完成一定课时的实习、实训等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由企业专家、能手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完成。职业素质课程,由企业各环节与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以自身案例进行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第五学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按企业员工培养计划来设计,与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来安排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机会。第六学期对学生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在企业参加带薪顶岗实习,在职业岗位上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5.教学进程的结合
课程设置“企业化”,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是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出企业适用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校企联合制定的新教学计划(进程),按照阶段式进程推进。教学第一阶段是学生岗前培训和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总结会;教学第二阶段是基层员工岗位培训和第二阶段顶岗实习总结会;教学第三阶段是基层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第三阶段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合作办学总结交流会。
6.对学生管理的结合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分两段。一是进入订单班之前,管理主体是学校。二是进入订单班后,管理者虽说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但实际上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考勤、见习和顶岗实习岗位确定、作业流程管理等都由企业完成。而学校只是管理的协助者,学校主要是协助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管理等辅助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