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都越来越多地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美术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你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我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这怎么行呢?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我让同组的学生都放下手中的书,聚集过来围在一起,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学生所说的画面上。学生开始自然地就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这样,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进行合作,他们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
首先,我们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其他同学再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三、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1.培养第一位组织者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2.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1)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4)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组织者的轮换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组织水平。
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