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美术这门学科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根本的线性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和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好奇和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古人的创造勇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
美术作品的完成就是一次创造,怎样才能达到最优化呢?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创作练习。
如教学《窗口》一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一些素材融合于窗口,这就是一次想象作画。二是通过“幻想性”“假想性”命题,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但创作时,一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二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取绘画素材;三是指导学生创造性绘画,特别是在构思、技法上突破常规。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诱发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
三、走进生活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当前的美术教学缺乏创造力的培养功能,忽视生活经验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又一原因。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美术的性质未能全面科学地把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导致美术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天才儿童的象牙塔。美术一旦失去生活这一活水,创造力便自然枯竭。
因为美术创造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知识。
我们要重视丰富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如写生、绘画比赛、美术知识比赛等,使学生从多渠道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
让我们循着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足迹,以民主宽容的教学情怀,做一个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培养者,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美术创新教学这片蔚蓝而广阔的天空中与学生一起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