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游戏动漫
一、中国原创动漫跻身世界前列
随着趋于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已是定局,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比这条消息更为振奋人心的是中国动漫产业经过近年来几何式的增长,目前原创动画片产量也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的动漫人才储备量也是稳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的动画制作机构生产的原创动画片达到13万分钟,这一生产规模已超过日本和美国,而2009年更是达到了17万分钟。同时全国已拥有了5473家动漫生产机构、20多万从业人员和50多万在校研读动画专业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2009年电影市场春节贺岁档的国产动画片《虎虎生威》取得1.2亿元票房收入,创下中国国产动画片的票房纪录。
看着这些数据不禁使世人感到今天中国已跻身世界动漫强国之列!但很遗憾,这些是片面的,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可以总结为“大而不强”。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绝大多数来自海外,米老鼠和唐老鸭、机器猫和蜡笔小新等仍然名列前茅,榜上有名的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喜羊羊和孙悟空。另据新浪网的一份网络调查表明,1100位网民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无一出自中国动漫作品。
近年在国家动漫产业振兴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国产动画片中虽有成功的个案,但大多数动画片是制作粗糙、缺乏创意的平庸作品。它们观赏性差,缺乏生动的动漫语言,也无法塑造出有人气的动漫角色,更无法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如果将我国的动漫产业比作一位武士,那么近年来动漫产业的发展就像是武士的体重迅速膨胀、翻倍,但这些未经过打拼而是依靠国家补贴和机械性的扶持而来的体重,大多是赘肉、囊肉……武士虽然已经跨入超重量级的行列,但无法与“美国泰森”和“日本忍者”进行正面对抗。
难道中国的动漫人只会做加工不会搞创作?是中国人缺乏幽默感和想象力,还是我国发展动漫产业思路存在问题?
2009年“中国动漫艺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期间,关于妨碍我国动漫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动漫业不缺人才,不缺技术,甚至不缺资金,而缺乏的是创意、营销推广能力。
这两大“软肋”导致中国的动漫产品长期以外包加工为主,缺乏有实力的原创自主品牌。笔者认为,这里的“缺乏创意”并非质疑中国人的智慧,而是指我们没有一套高效的发现和转换动漫创意的体系。“欠缺动漫营销推广能力”,则是说我国还没有出现与动漫高速发展相适合的动漫盈利模式。
笔者认为,中国的动画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需要一种新型的动漫发展体系和新的动漫产业模式来解决现阶段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动漫发展比较早,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
二、动漫领域的“日本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日本动漫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透过它的表面繁荣景象探寻日本动漫发展的内因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课题。
纵观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当代的日本动漫是由传统艺术和早期民间艺术为基础,而后随时发表展逐步融合了多种现代文化元素而形成的。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到明治时期法国画家乔治•比戈引进现代漫画到日本,再到二战后日本新形式漫画、动画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使日本民众形成了喜欢看动漫的传统,另外也为今天日本的动漫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建设的基础。
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达到巅峰时,它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高效的动漫发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日本出版商通常在漫画杂志上寻找有潜质的作品和作者,让观众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个过程就像“明星选秀”,其间出版商把发现“优秀作品”作为首要目的,而这些杂志本身盈利很少甚至不盈利,所以在日本动漫周刊的价格非常便宜而发行量巨大。接下来出版商会对“优秀作品”进行包装和宣传,再以漫画图书形式将作品推向市场,而漫画图书的价格一般是比较高的,但这也只是出版商的小部分利润。
后面出版商会与电视台、电影公司合作推出该作品的系列动画片和动画电影,与游戏公司合作推出同名的电子游戏,与玩具公司合作推出相关衍生玩具、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出版商经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赚取了巨大利润,在有些案例中出版商的收益可以高出投入几十倍甚至百倍。日本的这种动漫发展体系使得“优秀”的动漫作品可以脱颖而出,并在产业链上高效成长、增值,走向世界,最终造就了“日本动漫奇迹”。
在我国,相对于近些年动画片产量爆发式增长,原创漫画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多家有影响的漫画期刊因连续亏损而相继停刊。
连环漫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庞邦本直言:“漫画可以衍生出动画,但中国目前几乎已‘无漫可动’!”没有良好的根基,这正是目前我国的原创动漫产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能否学习日本的动漫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对于动漫强国,我们还处于动漫发展的初期,但中国有着世界最多读者群、世界最多动漫人才,而且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是我们独特的优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用日本成功的动漫发展模式和发行体系造就中国动漫奇迹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曾在政府主导下做过效仿日本模式的尝试,那就是“5155工程”。当时成立了《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等,这些刊物在办刊思路上就是学习日本的动漫发展体系,通过在刊物上连载卡通漫画故事筛选“优秀”作品,而后出版动漫图书,做衍生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动漫杂志和图书始终未摆脱依靠财政支持的输血状况,最终由于连年亏损而相继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