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计算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经过多年实践改革试点和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道路的蓬勃发展局面。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深化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其目标都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这些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把在高考中分数相对落后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期望值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而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规模公司以及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的需求都与日俱增,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把技术发展、社会需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符合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都是场面热闹,结果依然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具体的课程实施环节。在高职计算机教育方面,课程实施环节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实验实训配套问题;教法实施问题;课程评价与考核机制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职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才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下面就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学院计算机教育的具体现状,试着去分析与探索,力求为进行中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教材建设问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依据,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因此,既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又要不断追踪和吸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成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教育在教材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一直努力去解决。通行的方式一般都是每个学期都做新教材的选订或院校教师出版部分教材。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行得通,但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其一,即使每个学期都选用新的教材,但既然是新教材,那么其质量高低是否能反映出技术的发展前沿都得不到保证,同时破坏了教材建设的稳定性。其二,院校教师出版教材,这是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鼓励教师去做的工作。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出版的困境,目前教师出版教材除非是各级教育部门规划项目,否则要出版教材就得接受出版环节中的各项限制。另一方面,高职教学课程繁多,教师出版教材只能解决部分课程的教材,并且同样面临教材质量问题。
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首先应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补充、拓展,然后依据教材建设的“适切性”和“先进性”原则,对现有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做出一些对教材有益补充的教学材料,比如课程讲义或自编实践指导材料等,有条件的更可以根据院校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学科门类,建立“以教材为核心的资料库”,形成“活页化”的教材体系。并且可以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充实和更新,来弥补教材的片面刚性和滞后性。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教材建设完全依赖院校或教师是不够的。高职院校教师对于高职课程教学理论较难理解,对于本学科的社会需求和专业技术发展程度都很难把握。因此,高职院校教材建设还有赖于课程专家引领课程开发和改革,由行业专家提供协助,并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全程参与,才有可能开发出实用、先进的教材体系。
2实验实训配套问题
现在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各院校除了已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还充分利用校办工厂或校企合作资源,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然而,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虽然各职业院校都建设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是却存在着利用效率不高、课程与实训条件不符、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技能不高等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与企业之间都缺乏了解和沟通,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参与不够,学校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深入,没有服务于企业的意识。大多数院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层面上的合作,忽略了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的合作,很难找到与企业合作的合适途径。学校应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了解和沟通,创新机制,组合自身的功能,提供切合企业的实际服务,本着双赢原则开展多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否则,企业与学校的产学合作问题很难落到实处,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利用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实践条件趋于完善后,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很难跟进。企业由于没有教育教学体系的经验,即便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保障,都很难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得以体现。教师方面则仍然存在着转变课程教学观念的问题,担心打破学科体系后,高职教育会变成职业培训,学生掌握的知识会过于零散。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互动,鼓励企业进学校,教师下企业,从而开发出能适应市场需求、能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人才的课程,结合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真正地培养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也同样因为存在着这些问题,教师在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实验实训设备时,由于缺乏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而各院校的师资培训体系又普遍落后,导致自身的专业发展跟不上,落实在具体的课程实践指导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高职院校推行课程教学“双师制度”,将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即把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到课堂,侧重于实践教学的指导,同时结合现有教师的理论教学,既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还有利于教师在与行业专家互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对于承担课程改革主体任务的教师,应通过制度设立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用来做市场调研和专业提升,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改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