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企业管理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震荡的影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说还是迎来了百年难遇的一次发展机遇期,取得了一定成就和发展。但我们更应该获得的,是从危机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此作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准则和启示。
一、要实事求是,注重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性
实事求是,是对规律应有的敬畏和态度。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获得自由。
这场金融危机的起源,很大程度是缘于金融业对利润无视规律地追逐,不断地变换名目包装、销售毫无价值的产品,造成最终的崩盘。这是人类恣意妄为的必然后果,它毫无悬念地毁灭了非理性、非真实、非规律性的繁荣。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行业发展规律,尊重企业自身规律,立足企业现有资源和实力,正视企业当前的不足和瓶颈,本着安全、朴素、理性、稳健的发展原则,一步一步地发展。任何无视规律、好高骛远、一蹴而就的发展欲望,最终只能换来惨痛的教训。
二、要夯实传统优势产业,注重坚持实业的基础性
金融业是实业的衍生品,其目的是为实业服务的,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本身并不产生利润。只有实业本身基础稳固,才有金融业稳健的结构。所以,金融业、服务业要发展,但都必须和实业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如果忽视实业的基础性地位,脱离这个关系盲目地发展高端服务业,就是舍本求末,空中楼阁,迟早要坍塌。
建筑业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就是修铁路、架大桥、打隧道、钻地铁、盖高楼,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工业制造、物资供应、物流等业务。
我们一定要珍惜、重视、发展这一产业。坚持实业的基础性,要做到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关系。投资家常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强调的是企业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增加创利渠道,防范经营风险。但是企业的多元化,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是业务高度关联的多元化。中国铁建的六大业务板块,都和建筑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质都从属于“大建筑”专业。二是要抵挡得住诱惑。经营企业,必须得有安身立命的主业。
如果什么赚钱做什么,满世界找赚钱的行当做,这不叫投资,只能叫投机,绝非真正的企业家所为。蒙牛集团掌门人牛根生先生曾说:“外国人三代做一件事,中国人是一代做三件事。人家是三代人养牛,加起来有100多年还在养牛,不做奶业,所以,人家容易成功。而我们什么东西快就做什么,什么东西好听就做什么,所以,最后乱了。蒙牛要聚精会神做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牛根生先生的这番话不俗也不假,他是这样解释的:“因为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一旦分散,不能被集中利用,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三、要立足国内市场,注重在手业务份额的均衡性
建筑企业走向海外是大趋势,但立足国内却是大根本。无论海外市场发展多么广阔,前景多么美好,双脚依然要深深植根于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相当份量的国内在手任务。这是由中国在国际经济产业链的地位和对世界经济所拥有的话语权决定的。不可否认,中国是经济大国,却远非经济强国,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始终处于末端地位,长期从事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分工,为他人做嫁衣,产品附加值很低。这就决定了世界经济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这种不对等,甚至失衡的贸易分工,一旦发生任何形式的危机,欧美发达国家必然会利用自身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将危机带来的后果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而我们的海外市场大多也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须争论是非对错。唯一能做的就是立足国内市场,保持在手任务的均衡性,做到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进可以拓展海外市场,调整经营结构,扩大企业规模;退可以据守国内市场,巩固现有产业,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四、要做好基础工作,注重提高应对危机的针对性
西方《圣经》反复强调:人类重要的是建造诺亚方舟,而不是预测风暴。我们中国人也常说: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近十多年来,我们经历的重大危机不在少数,没有一起是成功预测的,譬如911恐怖袭击、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以及近期发生的各种极端恶劣天气等等。在这些重大的危机面前,人类不仅难以预测,就连抵御的力量也是非常的苍白。这充分说明,对于重大危机,人类难以预测,只能重在防范。
那么如何防范?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平时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企业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保持稳健的财务制度和现金流,积极做好清欠工作,组建自己的工程队,做好安全质量控制,尤其要安全、谨慎、理性进行资本运作。这次金融危机再次给我们敲了警钟:风险控制是投资的生命线。这一简单而重要的经营和投资天条,强调再多也不为过!只有做好基础工作,夯实企业的根基,才能强身健体,临危不乱,有针对性地抵御各种危机。五、要强化掌控力,注重增强上级对基层的约束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将这场危机归咎于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归咎于疏于监管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失灵”。市场是不完美的,政府也不见得就是完美的。“有形的手”要发挥逆周期效应,和“无形的手”互相补充和制衡,才能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引导和干预。建筑企业在建项目遍及全国甚至海外各地,点多、线长、面广,管理层级复杂,关系协调困难。强化掌控力,增强上级对基层的约束性,是建筑企业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上级要本着“预算指导,过程调控,效益考核,综合评价”的原则进行掌控:一是上级对基层通过预算指标的下达、检查、考核等一系列连贯的程序和环节,实现对基层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基层运行在上级预设的轨道上。二是机关对基层要控制住资金,即坚持“费用划分开,资金分级算,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科学地理顺机关与基层的经济关系,既满足基层的正常运营需要,同时也保证应收取的上交款及时、足额收上来。三是上级对基层的监控,是一种过程监控而不是秋后算账。机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发展中的问题,以此来确立上级掌控的权威性。四是上级对基层业绩的考核,最重要的指标是效益。要大力营造以效益论英雄、按贡献定奖罚的机制氛围。五是上级对基层的评价,除了经济指标外,还要综合考察品牌、管理、人才等方面,尽力为基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