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美术新课标的灵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21世纪合格人才,美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创新兴趣”“美术欣赏能力”及“思维方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能力。
一、如何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尊重和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天生具有表达自己感情和感受的欲望,极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画画,喜欢表现自己,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把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向生活,孩予们几乎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画遍了,无限丰富的大千世界又给孩子们无穷的遐想和千变万化的丰富感受,而每个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孩子当然又会有不同的关注角度,取材类型和处理方式。
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天性、个性、兴趣和爱好。
我们不能扼杀孩予们天真的童心、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在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创造力的基础上,组织创作活动,安排外出写生,给出某些布局上的建议和技能上的指导等等,以利于每个孩子对世界感受的独特发挥。其原则仅仅是因势利导,让其准确地表达这种新鲜而多彩的感受。
2.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各种电教媒体中,投影最为普及,操作又简单又便易,制作过程和成本也很低,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因此,投影就成为许多教师在教学美术课中经常使用的电教媒体。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好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引起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电教手段具备形、声、色的特点,有利于引发学习的兴趣,激发情感的步步投入。在教学美术欣赏时,教师可用投影片创设情景,当美丽祖国北京天安门的画面直观地映入学生眼帘时,学生看到自己伟大的祖国首都不由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当一张张投影片放出祖国悠久历史文化时,祖国五千年的辉煌成就展现在眼前,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展开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评定美术作业时,对优秀的作业,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对差的作业,指出其不足之处,如何修改,正面鼓励。对学生作业中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哪怕是一支笔,一块橡皮,他们都感到很高兴。教师也可以经常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开展作业的评比活动,学生就会你追我赶,越学越有兴趣。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1.发现和认识作品中的美
创新应该从“发现”开始。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上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所谓大师,就如莫奈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却总是能够发现出美来,创造出独特新颖的作品,激发起欣赏者极大的兴趣。但是,要发现美,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我们只会看到鲜花是美的,风景是美的,却不会发现青苔是美的,古老的传说是美的,这就说明同学们缺乏认识,缺乏“发现”。中师课本里的美术作品均取材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作品都是经过美术家们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创作出来的成果。作为美术教师,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作品的美,以提高审美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桥铺路。如《蒙娜丽莎》,许多同学对它的地位、影响、成就早已耳闻,都认为作品很美,但美在哪里,比如作品的形式、形象怎样,用什么美术语言去表现等方面,竟然没有一人能说出来。显然,学生没有认真去欣赏,也没有去发现。如果我们抓住学生认为作品主人公很美这一点,引导学生去观察作品主人公的形象:脸部表情、手部动作,猜测她正在干什么,还有作品的背景跟其它的画面处理有什么不同那么,学生就有了各自的发现,讨论也就多了,教师因势利导,让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在全班发言,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也有启发,审美范围得以扩展。
2.呵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天性。求知欲,求异性也是学生的一种最强烈的本能表现。美术作品本身就有其独特新颖性,都是经过美术家们的开拓、创新的产物。所以,作品应该是“新的”,又是“美”的。美术欣赏是人固有的潜质。我相信,在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中,大部分学生虽不能表现出优秀作品,但都应该喜欢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正如柏拉图所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一个前提,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产生。美术作品的工具、材料、技法的不同,都足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中国画的墨色生辉、油画的色彩绚丽,都是学生们想去探究的问题。比如,在《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这一课,从塞尚到蒙德里安,从凡·高到康定斯基,他们的出身、从艺经过、作品风格、功利成就等方面,学生都很热衷求知和探讨,自然而然,学生的求知欲就油然而生,也就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人类共有的。创造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在有了潜在的审美意识、求知欲的条件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幻想乃是创造之母”,这句话反映了想象力和创作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著名美育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扩大参照、培养学生设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成为审美的主动者和支配者。因为创新的作品能在欣赏活动过程中产生,有评价才能有美的创造。在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时,从画面表现看:茫茫寒江,一叶独舟,一老翁在舟上垂钓,四周大片空白,采用以白当黑的构图手法,这时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在想象的同时展开了讨论:为什么画题是“寒江独钓”?空白之处是天空?是大海?是寒江?寒意萧萧,突出作品的主题,使人联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这就是画家的匠心独运之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启发,视觉空间得以扩展,也会得以创造。再如,美术课中的求异是指对同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去构思、去创作。在创作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有所创新。如《去太空旅行》一课,其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样子,发挥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应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的机会。不要拘泥于书中的范画,而应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创作,如果此时统一绘画,那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所以美术教育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不同的画面,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