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正文

普通话教学中的游戏认识

2021-4-10 | 教育研究

所谓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以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一是“玩耍”的意思。[1]人们往往觉得游戏只是未成年人的活动,通常也不会把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实际上,成年人的教育中也常常使用游戏,如企业的各种职业培训等,而游戏运用于教学更是非常普遍。早在上个世纪,“教学游戏60年代在美国开始推广,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美国的大学里获得较快的普及。”[2]“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陆续介绍并应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3],以后又推广到体育课以及对外汉语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对外汉语初级班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游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此启发,将教学游戏引入普通话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在此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普通话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众所周知,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都有表现,而尤以语音为甚,因此要学好普通话,掌握正确的发音至关重要。“学习普通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形成普通话的一套发音习惯,即心理与生理的高度默契配合:在交际中快速提取词语时,知道该词的普通话读音,发音器官又能无意识地按普通话的读音灵活协调地发出音来。习惯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反复的实践,通过练习(不断地刺激———反应),建立准确的语音图式,使发音器官能灵活适应普通话的发音动作,内化于身心,变成一种自觉而下意识的行为。”[4]因此,普通话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课,课堂上必须进行大量的语音操练。多年来,在普通话语音的训练中,我们的做法都是在确定了难点音以后,首先说明发音技巧,然后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这种做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缺乏针对性,方法单调,内容枯燥。

由于不是一对一的教学,教师无法发现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学生也无从确认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

这种练习是被动的、机械的,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疲惫,常常是一次课下来口干舌燥,但实际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却毫无把握。

第二,训练内容与实际交际有一定距离,不利于提高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水平。由于时间有限,练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与难点音相关的音节、词语上,根本不可能进行对话和成段表达的训练,很难让学生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往往练习了一个学期后,学生开口还是方言或者即使说普通话仍是满嘴方音。

显然,传统的教法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收效甚微,要提高普通话课的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游戏教学法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普通话首先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准音,即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准确发音,学会自己方言中没有的普通话语音,并纠正由于受到方音的影响而形成的普通话的发音错误或缺陷;二是记住字,即记住每个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归类,特别是搞清楚自己方言和普通话归类不一致的汉字的读音。但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流,所以发准音、记住字还远远不够,还得自然流畅地说出句子、段落。从发好每个音素、每个音节、每个词语到成句、成段表达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教学游戏在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的教学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教学游戏可以及时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缺陷。

集体操练发音时,教师不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也就无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学生也无法确认自己的发音正确与否或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教学游戏,让每个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语音面貌的机会,教师也就有可能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例如:为了检查学生舌尖后声母的发音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词汇接龙”的游戏,具体规则是:每个学生依次说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中至少有一个音节的声母是舌尖后声母;后一个学生所说词语的前一个音节和前一个学生所说词语的后一个音节声母、韵母必须相同;违反规则者淘汰,坚持到最后者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担当裁判的角色,裁定某些学生所说词语是否符合游戏规则,并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通过这个游戏,舌尖后声母发音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暴露自己的问题并得到纠正,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就此熟悉舌尖后声母的汉字。实际教学中,还用类似的游戏来检查学生鼻音、边音声母和前、后鼻韵母的发音情况。

第二,通过教学游戏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记忆汉字。

说好普通话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记字。要完全记住自己方言和普通话归类不一致的汉字的读音,需要很长时间,任务十分艰巨,内容又非常枯燥,学生往往会产生懒惰心理,而不下功夫去记字,普通话水平因此难以长足进步。通过教学游戏,可以检查学生记字的情况,也可以帮助他们强化记忆。例如:在学习鼻音边音声母时,给了学生一个鼻音声母字的记忆口诀。为了检查学生记忆这个口诀的情况并帮助他们记忆鼻音声母汉字,我们做了一个“编口诀”的游戏,一种玩法是:教师事先将n声母记忆口诀共5句分句书写若干份,游戏开始时让每个学生抽取一句,然后念着自己手中的句子去寻找相接的下一句,最后5人一组,完整地念出口诀,最先完成者胜。

游戏过程中,记忆口诀的内容被不断重复,一般完成游戏后都能熟练地背诵。

另一种玩法是:先由教师把有关口诀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叙述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每五或六人一组,完全用鼻音声母的字编一段口诀再现这个故事,最后各组派代表将所编口诀书写在黑板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质量好的组胜。学生最终完成的口诀,未必是教师当初告知的,但在编写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熟悉了很多鼻音声母的字,同时,在同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要求使用普通话,这样也增加了学生练习成句、成段表达的机会。

第三,通过教学游戏可以增加学生成句、成段表达的机会。

语言的交流最终是要靠句子、段落来完成的,所以练习成句、成段的表达就显得很必要也很重要,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很难开展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成句、成段的练习,而有些教学游戏往往可以为学生练习成句、成段表达创造一些机会。

例如:把学生分成五或六人一组来进行“猜职业”的游戏,具体规则是:各组首先确定一个职业,然后讨论该职业可能会做的事,并写出五或六个句子进行描述;最后每组每人读一个句子,其他组的学生则根据听到的内容猜测所描述的职业;描述巧妙、准确者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教练的角色,提示学生如何既准确描述所选择的职业,又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不让别人轻易猜中;同时,教师会在指导的过程中去发现具体学生的语音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一游戏要求学生在讨论描述的内容和排列的顺序的过程中都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练习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由音素、音节、词语过渡到句子、段落,这对养成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大有裨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