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021-4-10 | 教育相关

摘  要:为了适应时发表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树立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贴近原则和创新原则,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的一种全新理念。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树立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贴近原则和创新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角”,往往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客体、当做没有个性差异、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的道德和知识的接收器、当做“灌输”的对象。其结果往往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行“一言堂”、唱“独角戏”,而受教育者无动于衷的局面,这样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证明,要转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它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的存在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有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 [1],这样才能把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2]。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无论从受教育者所在的地域、年龄、还是文化层次、心理特点上看,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况且每一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受教育的环境和实践活动不同等,必然使他们在心理、习惯、兴趣爱好和思想认识等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思想观念和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单一的内容、千篇一律的方式,而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的丰富性,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因人施教” [3]。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认真遵循层次性原则,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在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使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坚决杜绝“一刀切”以及忽视个性做法的倾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它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 [4]。平等原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以普通凡俗的一员走进教育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构建平等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作为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要坚持平等原则必须做到:(1)、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有真诚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活跃开放、民主平等、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自由的探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强制和管教,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2)、教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教师要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有亲疏远近,更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区别对待学生。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对学生能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一视同仁的做法,就一定能获得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的认同,这既有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内化,也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实效。
        四、尊重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赋予学生科学的价值理念、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把外在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真正由他律走向自律,需要遵循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的需要,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尊重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关爱和尊重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就会增添自信和力量,进而有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心理认同。所以“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 [5]。切实贯彻尊重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做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通过尊重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相互信赖,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同和内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达到良好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