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思想教育网络化分析

2021-4-10 | 教育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为中心标志的计算机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信息正在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意念,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不仅使人类已有的文明达到资源共享,还给人们开拓创新以想象的空间。现在,我国上网用户正以几何级数增长。据统计,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为62万,1998年12月31日达到210万,1999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上升到400万,1999年底超过了700万。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2年,国内网民将达到3000万至5000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我国进人“网络社会”已成为必然。

 

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一、“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又称国际网、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相互联系和交流的电子系统。几乎每天都有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在使用Internet系统。它不仅具备一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点—缩短信息交流的时空距离、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强化信息的存储密度,而且还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互联网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特点鲜明、风格独特。从社会学角度看,互联网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体系:在世界各地不同国度的人们,统一使用数字化信息形式,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开讨论会和下载信息。其具有的功能多样性、内容广泛性、速度快捷性、环境开放性、作用双重性等诸多的良好性能,深得大学生的喜爱。毫无凝问,In-temet会被当代大学生广泛应用。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认识武器,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一种时代选择。

 

其一,充分利用Intoet,可以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许多人把因特网看成是一个全球信息展览会。该展览会全天候开门,而且永不关门,提供的信息可想而知。也有人认为,因特网是高效率的电子邮件系统,不用到会的网上交谈俱乐部,免费软件网上仓库,网上新闻媒体等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它们都向大学生表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因特网无疑为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从表象到内涵都十分丰富的时空。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生产或生活过程,成为生产者和创造者;人们可以从远程网上选择最优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可以通过虚拟社区,享受交友、娱乐、购物的乐趣……这些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的生活方式。

 

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网络中占有市场,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这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窄的弱点,无论从时间或空间看都十分广阔。

 

其二,充分利用Intemet,可以促成大学生行为的多样化,有利于“四有”人才的全面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可以自由发布和下载信息、自由交换信息、自由进行讨论、自由网上求职等。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行为模式的束缚,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模式,自然还有不完善、不理想的地方,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实,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拿出新对策,而不需要祀人无事忧天倾,真正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正在互联网上充分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其中多数要求进步者必然会产生思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已经是公民的大学生,不会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只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引导得法,就会使大学生们面对网络时代,在追求真理中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发展,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互联网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学校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互联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它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但是,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又像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的社会效能并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特征,对大学生科学地确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无国际性特征,带来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新鲜的信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观念。这对于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一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当我们在为互联网击掌叫好的同时,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对于网络中相互撞击的思想观念,缺乏分析辨别能力、抵御干扰能力,因此,往往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更有甚者,个别大学生甚至迷上网吧,把网络上的痈肿当“宝贝”,荒废学业,想人非非,以致造成可用之才的中途夭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