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
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美术史论课程作为高职审美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应用的功用。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它总是处于比较“夹生”的地位,既要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而存在,同时还要为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作用不流于形式而感到担忧。因此,当前怎样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当代人文素质和审美文化素养的实用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美术类专业史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研究课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路及策略
(一)调整更新思想观念
现代高职教育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需要的是理性层面的更新和完善,这同时作用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能力本位”的核心教学观念的确立,使教师由以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专职人员转变为集教学和管理于一身的“双肩挑”人员。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帮扶者和评价者。从就业岗位的特点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明确到学习情境的创建、训练方式的选择使用再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判和鉴定,教师角色的定位需要有全新的认识。
(二)合理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体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意义的重要参数,标志和预测着学生未来将会获得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的所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它渗透在课程教学的课本中,也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内容里,同时也贯穿于教学各项活动和影响因素的始终。
课程目标的确定和优化首先应面向企业和社会中的实际岗位需要。就业是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终归属。课程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取决于对社会中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其岗位的研究程度。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与是确保课程目标和目标体系合理性、科学性的必要条件。要注重配套体系的建立,在机制运行中完善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确立和优化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编排、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配套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状况,反之,整体上的优化和发展也会为课程目标的重新审视和实现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其在相互作用中得到不断发展。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国外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探索出突出“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力本位”的本质即培养学生包含职业能力在内的全部能力。但是,目前在高职领域中,对“能力本位”真正内涵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长期以来,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和本国高职课程教学的探索将“强能力、重实践”理解为能力本位的内涵,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仍沿用传统学科教学结构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划分,直接变为先学习理论知识,而后是实践课程的教学。
诚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仅仅强调实践教学并不等于能够诠释能力本位的科学定位。同时,理论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解决不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断层。
一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合。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束缚,将基础职业能力和特定岗位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机制。二是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三是教学手段的多重性。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学形式的丰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改革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高职教学思想最为外在的显现,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公共文化基础课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主,专业和能力拓展课以“实用、高效”为准。具体来说,改革高职教育课程的内容应注意将课程的改革与新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课程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新的需要,但往往改革的难度较大。如果能将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作为新的突破口,在企业的参与下进行新的课程情境、工作领域和学习任务的规划,那么会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和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提炼,通过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制定和修改课程内容,同时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全方位格局;专业技能之外的良好个体的修养和道德品质也是对现代实用技能人才的重要要求。
(五)建立课程评价标准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为基本点,通过自身的实践提高技能水平;二是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标准。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在将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最根本问题,也就是只有“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才是构成衡量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三是坚持项目任务教学对评价机制形成的促进作用。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和方法来巩固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高职《服装美学》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一)课程专业体系定位及教学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适应工作岗位,并且能够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观念和手段,熟练地进行服装设计、企业组织管理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服装美学》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服装领域美学特点和服装艺术审美特殊规律的交叉型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涉及到服装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服装美的形式元素与法则、服装穿着搭配以及服装审美理念的培养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