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美术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索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艺术教育在学生熟知、有趣、浅显易懂的氛围中获得成功感。因此,深入领会新课标,激活美术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据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正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大动力之一。从总体上看,美术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如:一张学生的绘画作品,尽管绘画水平极为一般,或很糟,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它也有很多独具魅力的地方,甚至在这些“地方”也是很完美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真实思想的写照,是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真实再现,也是学生情绪气质的表现、个性的张扬。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加以鼓励和肯定。虽然,初中美术教学加强了理论、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初中美术课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通过美术课程教学,用美的形象、美得理念感染、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智力,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多彩纷杂的社会,初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生的兴趣无定性,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题材,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加深或减弱甚至改变,适合学生心态的教法,浓厚的艺术氛围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我们的教学。所以,教师一要在平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的积极配合;二是积极利用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让绚丽的色彩,飞舞的线条,生动夸张的艺术形象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三是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了解往日熟悉的小巷、建筑、小饭店等地方,学着用“美”的眼光重新去感受、认知,领悟生活。
这样,通过观察、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爱好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新课的切入及课堂教学讨论内容的设置。
二、让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所谓基础美术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属于素质型的教育,是面向大家的美术教育活动,它强调美术课程中的“教育”;而针对极少数人的专业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美术课程教育中的“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它不仅涉及理性、逻辑、抽象,同时也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美术教育的这些特性,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向学生了解和探讨现实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与其结合纳入课堂,尽量减少学生在书本中茫然学习的时间。比如:学习《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七年级第六课)这课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纸折飞机、纸船、小纸灯笼等,鼓励学生在怎样略加改动后,成为另一形象。这样,在学生熟练的操作中,教师适时介绍纸雕塑的基本知识,几种简单的形式美法则,引导他们对折纸进行美化,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三、初中美术教育在训练基础技法、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美术欣赏的教育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初中学生对社会“初涉红尘”“,朦胧欲懂”,他们在茫然中寻求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在这颇为关键的时期,我们要灌输一种与学生心灵容易共鸣共振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美国费德门教授指出,美术欣赏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所以,在传授基本技能、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美术欣赏、审美的教育。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凡高的《阿尔的吊桥》,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接近、感受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重点是艺术作品对学生思想的陶冶,引导他们树立“终身探索美、追求美、享受美”的良好习惯。
四、改进评价机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为学生创造宽松、积极、严肃、上进的展示平台美术课程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科学合理、客观艺术地评价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以正确引导、激励为主。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何况是初中学生。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自我评价”。
如:上《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时,设计“我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及感受”。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让学生在自主、师生互动有效机制的学习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的良好局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掌握终身受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