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尊重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依次满足的。需要层次越高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得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
尊重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础,也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个性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化的产物,具有无穷的属性。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又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具体表现在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诸多方面。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教育理念追求不同的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持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方法。
提倡“尊重的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面向新世纪教师教育的理性追求。这个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基于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和教师教育的功能。
要适应时发表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这一教育目标呼唤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然而,由于片面地理解功能,严重违反教育规律,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领导决策、专家筹划、教师操作、社会评价等环节。国家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组织专家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制订纲要和课程标准,并着手编写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是新教育教学思想的载体。然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何等程度上变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还最终取决于教师。教材和教师有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要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就必须通过教师培养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他们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没有个性的发展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没有尊重,个性发展的环境就不可能存在。学校教育如果单纯追求模具效用,不鼓励求异思维,不承认一题多解,谈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该引导个性健康发展,而不是遏制个性的发展。
“尊重的教育”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现行教育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满堂灌式、填鸭式、揠苗助长式教学方法仍在不少学校占主导地位。其结果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甚至导致不少学生厌学,扼杀求知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信息时代,学生终身受益的首先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尊重的教育”理念主张全面评价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的是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来给学生排榜的作法不利于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这种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将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而变化。就教师的工作而言,要全面评价学生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然而,就这一方面来说,过去曾有过的好做法也失传了。例如,中、小学过去的家访制度就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不全面了解一个学生,就不可能全面评价他。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区别对待学生,另眼看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是教师的失职。教育不仅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也为个人的发展服务。受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义务,也是人的一种权利。教师必须全面评价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才真正全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尊重的教育”理念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意味着必须破除“教师为中心”的千年旧习,取而代之的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改变学习者的被动地位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新世纪的教师是很大的挑战。这种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这种观念更新是迫切需要的。如果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那么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就是多重的,绝不限于知识的传授。如何担当好教师的多重角色需要从教者在实践去体验,去反思,去总结。但在他们接受教师培养培训的过程中强化这种观念更新是教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以培养合格教师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这是时代给我们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课题。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方面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应是一致的。我们提出“尊重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来推动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培养出能推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