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国内外的创新教育对比思考

2021-4-10 | 教育相关

一、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状况

1·在教育理念上,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

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在国外重视较早,起步较快。西方的教育家、经济学家较早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把重视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传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理通过教育得到解放和发展,提倡自由教育,这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45年发表的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中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一直把“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其办学思想。美国哈佛大学要求每个本科生必须完成人文、艺术与社会领域的8至10门课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目标。

20世纪末,法国也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上。1998年5月,法国召开科学与技术创新会议,要求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一道为法国的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会后不久,法国又召开大学改革研讨会,并与大学校长签署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智慧与创新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应鼓励创新、负责与协调精神,一方面通过创新取得研究突破,另一方面在创新和研究活动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1999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创新与研究法》,将科技创新制度化,力图使法国在21世纪的智力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而且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的开拓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制创造力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并认为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更重要。

2·在培养目标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今科学的发展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总的趋势是综合。日本教育家提出要培养综合化人才,他们认为没有综合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高教改革中,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综合化的知识、多方面的技能和专门化技能相结合的学识宽广的专家。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提出了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和跨学科人才的目标。1983年世界大学校长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三条标准,即坚实的学科知识并掌握攻读学科的方法论,将主修的学科知识同实际以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不仅要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且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运用其知识进行国际交流。

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一些大学里设立了创新中心,以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在许多大学中开设了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前苏联则在全国建立了100多所创造发明学院,组织大学生和青年技术工作者学习从事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技术革新实验。欧洲共同体创办了“欧洲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接纳共同体各国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学习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工作。针对世界各国把创新教育列入培养目标的实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这也正应了李政道博士所说的“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授课内容,突出创新精神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新教育观念的发展,这种旧的模式受到日益强烈的冲击。当前,世界多数教育家都认为学生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或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革新在不断地进行。教育应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面对这种新的趋势,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进行了改革实践,努力探索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此,一些国家相应地调整了课程结构。总的趋势是加强基础,开设综合课程,扩大知识面,促进学科交叉,特别是文理渗透、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如美国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英国剑桥大学开设建筑和艺术史系、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等。

在教学方法上,国外高校的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第一是活跃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答问结合,运用随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如美国大学采用的“合同教学法”、“个性教学法”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国教育部门和学校行政当局都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授吸收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第三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校外活动。国外不少高校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有些要求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经常提倡和鼓励学生在课外组织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其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是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终突出“重视个性”原则,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德国颁布“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则采用“合作教育”,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事科研和发明创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