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关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综合了当时我国各派以及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所建立的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理论体系,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1](P428)
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2](P594)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3](P650)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些学校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与抓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欠缺,并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的现状。在此影响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要求高、任务重、人手紧、压力大、出路窄,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后个人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2·目标定位片面。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求新求强,对于信息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但是对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却有所忽视,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有所放松。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认为,知识决定一切,其它属“空谈误国”,由此校园里“考证族”、“考研族”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然而他们却不同程度地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在考试中缺乏诚信,在生活中缺乏勤俭,在交往中缺乏宽容,在公共场合缺乏修养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有悖于我们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与我们的时代精神不相符合。
3·教育手段单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界限分明,教育者一般以领导者、高觉悟者的身份讲话,“我讲你听”,“我要求你照办”,像行政长官下命令一样,单向要求多,双向互动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更多地是采用单向机械灌输的方式,较少地考虑到受教育者的需求、反应和效果。在教育民主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受教育者有可能会迫于对教育者的权威和对教育者的尊重而表面接受,但在内心深处可能并未认同,这就使得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教育形式化。在教育内容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仅仅满足于德育知识点的灌输,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育形式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坐而论道的现象,缺乏联系实际、深入社会与生活的作风,缺乏深入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久而久之,一部分人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热衷于哗众取宠,应付上级,敷衍群众;满足于形式上热热闹闹,等等。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5·评价简单化。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这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德育课的成绩由考试决定,谁考得好,谁的德育就好。这种评价显然是片面的。德育课的考试成绩充其量只能代表其德性培养过程中“知”的环节,而德性的考核主要应“观其行”。当前,虽然我国德育课程已在进行改革,但未见实质性变革。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成,这难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而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评价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③出于就业压力、人情世故等原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评价过程中只拣好的说,从而使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丧失。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际,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远、大、虚、空”的弊端,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陶行知在1919年7月指出:要坚持“全部发育”原则,“身体和精神,要全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5](P614)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状况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偏于一面”就使得“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生活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为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道路。素质教育应当面向社会、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不仅是一技多能或多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是“建筑人格长城”的“真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那样,做到“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6](P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