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体育
1金牌体育的意义
1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树立国际地位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的需要,我国在重视体育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开始着力强调体育的政治功利性。1971年“小球转动大球”借乒乓外交打开国门,恢复了与美国等国家的正常关系,到1974年参加第7届亚运会,甚至1979年为回归国际奥委会所作的努力,无不反映了体育要为政治服务的精神。体育充当了“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路先锋。8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奥运战略,我国竞技体育开始步上飞速发展的道路,并且远远超出了体育事业的其他部分。从1984年我国出征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的惊人成就,我国已经跨入了竞技体育强国之列。我国的体育文化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价值取向,以集中发展专业竞技体育为主要形式,以夺取金牌为目的的国家竞技体育文化。
这种国家主宰体育资源、以国家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政府主导型竞技体育文化的抉择在当时是完全符合当时国际、国内的文化背景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落后却又要尽快汇入世界主流文明、在需要重塑国家和民族形象的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依靠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制定以“举国体制”为基础的奥运战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先集中发展高水平竞技,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夺取奖牌,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带动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实现了我国在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20年中,我国获得了114枚奥运会金牌。夺取金牌的形象过程,恢复了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失去的自信和尊严,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营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文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竞技在国际体坛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突破了与之相生相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竞技体育文化也导致了中国体育片面发展的现状。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就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举国体制”的基础上,以牺牲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巨大的体育资源换取的;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弊端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于国家的绝大部分体育资源投在竞技体育上,群众体育设施仅仅从体育彩票的盈利中拨出部分,群众不断增长的越来越强烈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利用率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另外,主管体育工作的政府部门—体育局的工作重点是抓高水平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基本基本上处在自发和无序的无组织无指导的原始锻炼状态,普通大众的科学锻炼思想匮乏;多年来学校体育教学也以竞技体育内容为主,评价目标过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近几年的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国民体质状况的某些方面令人担忧,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片面发展和大量运动员无法安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现状与体育文化的抉择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抉择的方向也就决定了体育发展的方向,当代的社会发展已经不再允许我们继续保持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2社会转型期,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形态正在从“劳动生产型向休闲生活型”转变,政治发展走向民主化,产业发展走向工业化,社区发展走向城市化,文化发展走向多元化。全球信息一体化带来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发展时代。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降低,正在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成为社会运动的基本方式。快节奏生活给人们造成的抵触、恐惧、厌烦和焦虑等心理障碍,使社会成员的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迅速攀升。“紧张”成为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焦虑”成为心理疾患的主要杀手。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病、神经衰弱等“文明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在这类疾病面前,现代医疗手段的效果已显得无能为力,社会迫切需要通过体育的生活方式来解决这一社会健康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德国奥委会从1961年起连续实施了两个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十年“黄金计划”;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大众体育;日本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大众体育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人口已达70%之多。我国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大众体育得到迅速的发展。体育终于从少数人从事的专业体育走向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开展也不再是强制各行各业的人定时做广播体操,而是一种维护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自觉能动的行为。
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给人类带来的是余暇时间的突然增加以及精神产品的需求的突然增加,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
在工业化、都市化、组织复杂化的趋势下紧张、划一的生活和流于表面的人际关系,对现代人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压力。现代社会里的人群,需要寻找心灵上的慰藉,需要宣泄生活上遭遇到的挫折和抑郁。当代大众日益注重精神需求、生活质量;崇尚快乐,尽可能享受人生的轻松、自由和幸福。现代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和观赏性,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
观赏高水平的体育赛事,给人们带来刺激、兴奋和快乐,使人们从日常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的烦恼中解放出来,获得一种自由感、轻松感、解放感和美的享受。而参与体育娱乐健身,既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是消除孤独与寂寞,拓宽社会交往,增进相互情感交流的“润滑剂”,使人容易产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
因此,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